大胆试、自主改,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改革“试验田”;从审批到开工再到投产大提速,一批重点项目成为“云南样板”;多个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改革分步落地……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云南特色的改革之路。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不断凝聚改革创新活力,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破解难题 疏通堵点
各行业领域改革
向纵深推进
我省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对标中央决策部署,高标准、高起点谋划改革“路线图”,聚焦制约我省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以上率下破解难题、疏通堵点,推动各行业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
●9大领域1138个贯彻落实成果顺利完成,省级层面3000多个改革方案逐项落地,其中140多个自主创新方案靶向施策,各项改革举措向着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迈进。
●民族自治地方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各项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世界前列,全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国际大通道建设持续加快,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联系更加紧密。
●去年底,中老铁路正式通车,成为肩负国际运输的大动脉和串起两国多地的经济走廊。
聚焦重点 精准发力
经济体制改革
现新气象
满满获得感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改革“含金量”。随着改革重锤一次次落地,一块块“硬骨头”被啃下,一个个“老大难”问题被化解,一大批解决体制性深层次障碍的制度成果加快形成,克服机制性梗阻问题的重大改革不断突破,切口小、见效快的政策性创新成效逐步显现,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红利加快释放。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省从转变政府职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完善财税和投融资体制等方面发力,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国有资产总额稳步增长,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电力市场化改革走在前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初显。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扎实有力,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步伐加快,综合交通国际大通道越发完善,通关便利化水平逐步提高,招商引资创新模式,南博会等平台效应逐步释放。
●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乡村振兴绘就新图景。一些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破解,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0%,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初显成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治理水平逐步提升。
山水人城 和谐相融
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春暖花开,抚仙湖碧波荡漾,市民、游客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金沙江畔,“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共识响彻两岸,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丽画卷跃然舒展。
●作为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我省率先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出台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深入推进河(湖)长制,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制度,创新建立跨省湖泊保护治理新机制,九大高原湖泊实现“一湖一策”“一湖一规”分类治理,水质稳中向好。
●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建立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构建赤水河流域“三省共治”模式。
●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出台22条有力措施,“1+3+N+1”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全面推行,全域旅游智慧化进程加快,30天无理由退货实现游客“放心购”。
●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和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实现全覆盖,129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投入使用,边境口岸首创开办19家“国门书社”,全省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以上。
●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学科建设成果不断呈现。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分级诊疗等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省群众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39%,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覆盖率在95%以上。
●创新社会治理实施改革,深化公共服务改革,公安窗口服务实现从8小时到全天候转变,全面放开户口迁移政策,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