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后,冬季运动的种子在国内生根发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美好愿景不断被提及。一个个普通市民的参与,一批批冰场的建设,一场场冰雪知识的推广,冰雪运动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升温。特稿拟记录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广州两座城市市民积极参与冰雪运动、共迎盛会的故事。

今年的北京,冰雪“含量”陡增。

大街小巷,大小屏幕里的冬奥比赛引得市民驻足欢呼;地铁上,年轻人狂刷微博,不断出现的冬奥热点引得他们讨论转发;公园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占领了滑冰场……

当然,少不了的还有现象级“团宠”——冰墩墩,冬奥官方特许商品店外彻夜排队的人们渴望拥有的不仅是一个玩偶,还有一份对冬奥的参与感。

这个冬天,还有许许多多奇妙的事情在这座城市发生。

几天前,一场大雪的降临,让董子墨、董子妃两个小朋友耐不住寂寞。这天一早,这对双胞胎的妈妈王书丹就带着自己的俩娃出发“观雪”,他们从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家中出发,目的地是30多公里外的西山森林公园,那里连绵的山被雪覆盖,可解两个孩子的冰雪“渴”。

“不要小看现在的小学生,里面可有不少滑雪深度爱好者。”王书丹笑言,自家的俩娃儿从7岁第一次在东北上了雪道起,一发不可收拾,再加上学校开设滑雪课,滑雪习惯也就养成了,“连带着我也喜欢上了。”

不得不说,冬奥给北京带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浓厚且炽热的冰雪运动氛围感席卷全城,更多人因此迈出了第一步;赛后一批高标准冰雪运动场馆将供普通市民休闲娱乐,中国的冰雪运动爱好者也有了一座“大本营”。

少年贪恋冰上肆意

滑行、蹬冰、压步转弯、争夺,球杆划出刁钻的弧度,一粒冰球朝着球门飞去……2月11日21时许,几个一脸稚嫩的年轻人坐在国家体育场的观众席上,台下上演的是冬奥会男子冰球比赛,最终芬兰队以3比1战胜拉脱维亚队。

别看年纪小,来自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冰球队的他们却也称得上是内行人,赛后他们讨论起了这些国际顶级冰球队,在面对各种对战情况如何沟通、如何配合,攻守如何设计……

一零一中学冰球队在北京颇有名气。2015年成立以来,该队多次获得北京市冠军、全国邀请赛冠军,多名队员代表北京市参与全运会,获得全国冠军称号。在这些队员中,扎着马尾辫的白一童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她是队里仅有的女孩。

平时都跟男生一起训练,白一童的身体素质格外好,多次代表北京市参加女子冰球比赛,获得了不少荣誉。在2021年全国女子冰球锦标赛上,白一童所在的北京市女子冰球队以5战全胜的战绩斩获首个全国冠军,创造了北京市女子冰球的最好成绩。

在国内,冰球是一项小众运动。但对从小与冰场结缘的白一童来说,冰球一点也不陌生。因为白一童的父母酷爱滑冰,4岁的她就被送去学花样滑冰。随着年龄增长,白一童自感身体柔韧性和弹跳能力有限,但她仍然留恋在冰上的肆意和自由,便在8岁改学了冰球,一坚持就是8年。

由于对抗激烈,冰球队女生十分稀缺。白一童说,“一支冰球队标准人数是22人到23人。当年北京组建女子冰球队时,我们年龄段女生太少,出生年份从2002年跨到2006年才勉强组织了一支15人的冰球队。”

而如今,北京市冰球队的新生力量中,仅U7年龄段就够组成2支足员的女子冰球队了。“很高兴,北京冬奥会能让更多人了解我热爱的冰球运动。”

究其原因,北京冬奥会从筹办到举办,给这些“冷运动”带来了许多“热度”。《2020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披露,在2020/2021雪季中,17岁以下消费者的占比约为15.81%。但在《2021中国青年参与冰雪运动情况报告》中,36.8%的青年希望参与冰雪运动。

这一变化得益于,冰雪运动进校园、鼓励开展冰雪训练和赛事等多项冰雪运动普及项目在国内的落地。截至2021年底,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达2062所,北京一零一中学就是其中一所。

白一童介绍,从初一开始,学校就开设轮滑、滑冰课,学习最基本的滑冰技能;初二开设冰雪运动选修课,学习更高难度的技术。同时还开设了各种冰雪运动社团,激发了同学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无独有偶,董子墨、董子妃所就读的人大附小,每周开设滑雪课和冰球课,也让孩子们走进冰雪。寒假里,董子墨拿到了单板滑雪四级证书、双板滑雪七级证书。

白一童则憧憬着,未来有一天,也能在冬奥会等国际顶级赛事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冰雪改变中年生活

北京冬奥会开幕后,大学化学老师闫子奇变得很忙:当媒体的赛事直播解说嘉宾、撰写赛事评论、在微博制作发布冰雪运动科普短视频……

闫子奇在“雪圈”里小有名气,人称“最会滑雪的化学老师”。他是中科院毕业的博士后,也是世界单板联盟WSF国家级裁判、新西兰单板滑雪SBINZ国际教练,曾获得多个滑雪比赛奖项。

在滑雪这项运动上,闫子奇并非少年成材。1999年,18岁的他在吉林北大壶滑雪场才第一次试滑,也因此,他与冰雪结缘了。5年后,闫子奇学习单板滑雪,从第一次在雪山上飞驰开始,他对滑雪的热爱就一发不可收拾。

当时,滑雪运动在国内不太普及,雪场教练不多,单板教练更是凤毛麟角。在雪场“摸爬滚打”的闫子奇,经历了无数次摔倒与受伤,全靠和雪友一起互勉、交流经验。

氛围的变化发生在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闫子奇欣喜地发现,国内正掀起一股“冰雪热”。“很多滑雪领域的达人或者是博主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滑雪的关注度有了爆发性增长。”他说。

同样赶上“冰雪热”的还有32岁的郎恩鸽。5年前,他还是一名“羊倌”,养了300多只羊。和很多北方孩子一样,郎恩鸽初中起就开始滑雪,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郎恩鸽心里活络起来,想为冬奥会出把力。

2017年,郎恩鸽放下羊鞭,组建了海坨农民滑雪队。他说,“入队要求很简单,喜欢滑雪、热心肠,愿意服务冬奥会,就可以。”这样简单直接又明确的标准,一下子吸引了18名队员的加入。

此后每年隆冬时节,小海陀山脚下,队员们都身着红色的滑雪服聚集在一起训练。

民间滑雪队想滑出“名堂”,光靠野路子不行。滑雪队成立之初,他们特地向专家教练、滑雪高手等各路专业人士学习请教,驻扎雪场、苦练本领。就这样,仅第一年就有11名队员顺利获得国际滑雪教练指导员一级教学证书。

郎恩鸽不满足于此,他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于是,他带领队员走进田间地头、小学中学,五年来,海坨农民滑雪队累计培训上万人次。

伴随滑雪队队伍扩大,越来越多的队员放下农具,拿起雪杖,在雪场长期就业。“一些队员利用业余时间到雪场兼职,还有几个队员全职做滑雪教练,收入每天500元到1000元不等。”郎恩鸽说。

不只农民滑雪队,北京冬奥会的到来,也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近几年,海坨农民滑雪队所在的延庆区张山营镇,便抓住了冬奥会开在家门口的契机,发展冰雪产业、乡村民宿、休闲农业,带动农民就业、改善村庄面貌。

伴随冬奥会的筹办,张山营镇基础设施全方位提升,道路交通、水电气热等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该镇的后黑龙庙村,借着北京冬奥会筹办东风,2016年社会资本入驻村庄办起了高端民宿,这座寂寂无名的小村矗立着一排排民宿,红砖灰瓦,别有一番乡野情趣,成为“自带流量”的网红村,2020年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六旬老人重回冰场

“老头子你这干嘛呢?翻箱倒柜地找什么?”

“找我那双冰鞋。”

“50年前的冰鞋还找得到吗?”

“找得到,找得到。”

……

电影一开场,从南屋走出来的罗老爷子和陆大妈,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双黑色的旧冰鞋,皮面都有些开裂,但冰刀仍闪闪发光。饰演“罗老爷子”的罗文章没想到,这双被他视若珍宝的旧冰鞋,如今竟成了微电影里最亮眼的道具。

在东城区沙井胡同的一座四合院里,一群年过六旬的花甲老人正自编自导自演一部微电影《冬奥情暖四合院》。冬奥会的举办,勾起了这些“老北京”在冰雪上的儿时记忆。

这是67岁的罗文章第一次演戏,但这场戏对他来说并不难,因为一切都是真情实感。罗文章小时候最喜欢溜冰,这双老冰鞋见证了他与老伴青梅竹马的冰上情缘。“我和老伴从小学起就是同班同学。学校操场一到严冬就被浇成了一个天然冰场,同学们下课了都爱到那里溜冰。”他笑称,自己和老伴小时候总手拉手在冰场上滑冰,“没想到一拉就拉进了一家门。”

冬奥会期间,他和老伴每天都看直播,“看着电视里的热闹,咱老年人都忍不住要动起来!”罗文章的老伴陆庆红说,前不久,颐和园冰场举办冰上健体活动,两老还跟女儿一起下场溜冰。她说,当天冰场上有不少宝刀未老的“同龄人”,“冰车划得很溜”。

陆庆红说,比起自己当年的“老三样”和靠天等雪,孩子们冰雪上玩的花样多了,还能就近寻找冰雪场馆撒欢。

数据也印证了陆庆红的判断。早在2016年,北京便提出,每个区至少新建1座有效冰面面积不小于1800平方米的室内滑冰场或可拆装滑冰场。截至2021年12月,北京市共有室内冰场50座,滑雪场20家,加上依托公园、商业中心建立的滑雪场、溜冰场等,人们很容易在家门口享受冰雪的乐趣。

北京市民冯晓霞体会最深的是冬奥会对全民健身的带动,冰雪运动正迅速“走红”。过年前她带孩子去两趟什刹海和北海冰场,发现可玩的设施越来越多,人气也越来越红火。“很多是一家老小齐出动,朋友圈里许多人都在晒玩冰雪的乐趣,参与冰雪运动已经成了一种时尚。”冯晓霞说。

“冬奥会对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特别是在北京,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北京体育大学冬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邹新娴参与编制了《北京冬奥会遗产报告》。她说,赛后一些高标准冰雪运动场馆将供普通市民娱乐休闲,这些场地为冰雪运动更好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对此,王书丹也深有感触,“五六年前,孩子学习滑雪,伴儿都找不到。今年我们组团去滑雪,十几个小朋友一起学习,气氛完全不同。”

闫子奇则见证了国内这几年在滑雪场硬件设施的变化。“以前去日本、欧洲的滑雪场,他们的冰雪运动起步较早,年代都比较久远,现在我们国家雪场的硬件设施也是世界顶级水平了。”

“北京举办冬奥会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几块金牌,更多应该看到,通过体育运动去改变大家的一个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和价值观。”闫子奇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