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珠江行至琶洲,与周围城市风光迥异又相得益彰的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下称“工美港”)映入眼帘。一处历经数十载变迁的工业厂区,摇身变为白鹭纷飞、朝气蓬勃的文创园区。

成立于2016年底的广东省广轻置业有限公司(下称“广轻置业”)勇担历史使命,积极推动老厂房、旧仓库、残物业升级改造,成功打造了工美港、A+琶洲创新港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现企业资产总额增长2倍,经营收入增长4倍;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多次视察肯定,国内同行纷纷前来取经问道,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贡献了广轻力量。

“十四五”良好开局,新征程催人奋进。“在成功打造工美港等广轻置业品牌后,我们计划将工美港发展模式逐渐向周边输出,同时延伸产业投资、孵化、中介、展示、交易等文创特色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领先的文化与创意产业服务商。”广轻置业负责人介绍。

项目牵引发力混改老厂房转身成新园区

“广轻置业的成立,就是国企改革的成果。”该负责人介绍,随着广轻控股集团的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集团业务板块逐渐优化,调整为以工艺美术、商业置业、资本运营为核心支撑,建筑装饰、会展经济、文化创意协同发展的战略发展思路。2017年,广轻控股集团整合商业置业板块成立广轻置业,统筹负责所属土地和物业资源的综合开发运营。

刚刚成立的广轻置业,承接包括金属加工厂、工艺公司、供销工业公司、新星工业公司等多家单位的物业运营和人员管理,面临底子薄、职工老、资金少、问题多等困局。“面对一大片残旧的厂房和楼宇,要如何利用?大家一开始心里是没底的。”该负责人回忆说,“当时大家的意见并不统一,但是有一个理念是坚定的,就是不把资源盘活,无法进行有效的物业管理。”

思路决定出路,广轻置业积极响应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时代课题,充分依托广轻控股集团文化产业的龙头优势,确立了“文化与创意产业承载者”的主业定位,提出“三年磨一剑”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把几处老旧物业项目改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为推动“三年计划”做实做强,广轻置业将来自不同单位的员工重新组队,以物业地块为单位成立四大项目部,实施项目负责制。“四大项目同台竞赛,很快新港东路20号项目就跑出来了,紧接着是新港东路2519号项目,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该负责人介绍。

除了实施项目制,广轻置业还积极向股权改革要活力。通过引入民企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合力改造运营老旧物业项目。在国企、民企合力下,广轻置业各个项目势如破竹、捷报频传。新港东路2519号项目从珠江边陲的残破手工业厂房,华丽蜕变为工美港·国际创新中心,并先后获得“广东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广州最具价值产业园区十强”称号。新港东路20号项目则从20世纪80年代的老旧仓库,升级为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配套于一体,充满科技和艺术气息的“A+琶洲创新港”。

片区开发品牌输出打造湾区文创服务商

工美港启用以来,先后引进电声股份、逸仙电商、威法定制、百漫文化四季文旅、九五年动画、北辰青年、精力沛、乐牛等优秀企业。目前进驻企业110多家,入驻率达98%,从业者超5000人,年产值150亿元,年贡献税收突破4.5亿元。“特别是在疫情的压力下,园区仍然保持极高的出租率,正说明我们对于园区的定位和服务是精准和到位的。”该负责人认为。

秉承“生态优先、文化引领、科创主导”的运营理念,整个工美港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园区,包括党建中心、会议中心、青年公寓、食堂、咖啡厅、篮球场等设施,园区每月举办艺术创意活动,定期举办慢跑、球赛、国潮灯会等活动,不仅吸引周边市民聚拢人气,也为园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后,广轻置业迅速部署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做到“防感染、克时艰、稳经营”一体推进。通过紧急成立党员突击队,积极与街道、社区开展联防联控;并联合混合所有制企业、重点客户等筹捐疫情防控物资,全力保障高效生产防控物资。还协同高效推进复工复产,为租户减免租金约530万元。

“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新的改革发展征途,广轻置业将从分区开发和品牌输出两方面着手,打造成为立足广州、面向大湾区的文创产业载体和服务商。”该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广轻置业盘活了一批存量资产,打造了一批富有工美特色的物业资源。“十四五”时期可依托这些资产,开展片区开发,进一步服务文化创意园区的产业链延伸;另一方面,广轻置业已经积累了工美港等一批置业品牌的运营经验。在“十四五”时期,将品牌和发展模式输出到周边地区,重点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内发展潜力较大、文创产业富有特色的区域。“目前,广轻置业正联合有关单位编制文创园区的ISO标准,为品牌输出奠定基础。”

“广轻置业兑现了‘三年磨一剑’的承诺,‘十四五’时期,广轻置业争取营收和利润实现跨越式增长,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园区开发运营模式,努力为广东国资国企的改革探索新的有益经验。”该负责人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