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就运动过度,一不小心就被骨质疏松附身!骨质疏松为啥影响力这么大?骨质疏松有什么克星?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毕亮医生帮你“摸摸骨”,从源头和骨质疏松作斗争。防止骨质疏松,为了腰板倍儿直,膝盖倍儿硬,一口气上楼不费劲。

现状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强,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跃居21世纪第五大疾病,是老年人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也就是5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达32.1%,而65岁以上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了51.6%。

分类

临床中把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四种:一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骨吸收增加导致的,也可以说是女性绝经后都会得的一种疾病,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的5-10年内。二是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70岁以后。三是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青少年,不多见。四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症状

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而被称为“寂静的疾病”或“静悄悄的流行病”,随着病情的进展通常可导致很多部位不舒服,第一,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翻身时、起坐时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都提示我们可能是骨质疏松了。第二容易疲劳、乏力。第三、脊柱的变形,身高变矮;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出现身高变矮或脊椎畸形驼背,身高缩短了。第四、容易骨折,骨质疏松骨折的常见部位包括:椎体(胸、腰椎),髋部(股骨近端),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而且,一旦发生第一次骨折,一旦发生脆性骨折,相对未发生过脆性骨折患者,再骨折的风险高达约10倍。第五,也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骨折后导致的死亡和残疾,最常见的是髋关节周围的骨折导致的,致死率15-20%,存活者50%的终身残疾。

防治措施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一是调整生活方式: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充足日照;规律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二是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钙剂和维生素D。

对于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除了基础措施外,还应该进行药物治疗,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传统中药等;通常首选使用具有较广抗骨折谱的药物。对低、中度骨折风险者首选口服药物治疗。对口服不能耐受、禁忌、依从性欠佳及高骨折风险者可考虑使用注射制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