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遛弯,与朋友聊家常,54岁的伍丽(化名)活得似乎与以往没什么不同。只是她的腰间多了一个黑色小包,里面装着电池和希望——她是华南地区首例国产超轻人工心脏临床试验入组患者。

日前,笔者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见到了回院复查的伍丽。她气色红润、中气十足,可以自如走动。很难想象,两个月前她因为心衰在“鬼门关”前徘徊,一度担心自己熬不过去。

“技术进步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了新的尝试,人工心脏是未来发展趋势。”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副主任黄劲松虽然乐见科技进步,但仍持审慎态度:“在没结束临床试验之前,还不能说它是绝对安全有效的。”

人工心脏为她带来生的希望

伍丽是一年前感觉“不对劲”的。

一开始,在外面走动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她会觉得胸闷气喘,心脏跳得特别快。但是坐下来缓一缓,这些不适症状就能缓解。但不到半年,她胸闷、气促的症状就开始加重,总是咳出含有白色泡沫的痰,双腿还会不明原因地水肿。

到医院检查后才得知,伍丽的病情比她想象得还要严重——扩张性心肌病已导致她的全心扩大,重度三尖瓣返流心室心尖血栓,合并中度肺高压。这意味着,她的心脏已经几乎带不动自身的跳动,心衰处于终末期。

心脏移植是心衰终末期患者为数不多的治疗方法。但是,检查结果再次给伍丽一个晴天霹雳——术前检查发现她体内存在抗体,会导致心脏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这是心脏移植术的禁忌症。难道要就此放弃吗?伍丽一家感到绝望。

此时,一项针对终末期心衰患者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国内多中心研究,广东省人民医院正是参与试验的医院之一。但临床试验存在一定风险,需要患者和家属充分的知情同意才能进行。这个试验,是伍丽从未听说过的心衰治疗新选项——人工心脏。

“钢铁心”的难与易

听到可以尝试人工心脏移植那一刻,伍丽心中欣喜与担忧交织。

喜的是有了新选择,或许能够回归生活;忧的是效果和安全性,以及术后的生活质量。“我也上网看了资料,很多人的控制器和电池都和小书包那么大,我有点被吓到。”伍丽把心中疑惑告诉了医生,得知现在电池已经小如手机,控制器也可以放进小挎包时,她才放下心来。最终,伍丽和家人一致选择“博一博”。

伍丽使用的人工心脏并不是全部由机械构成的全人工心脏,而是一个成人拇指头大小的“泵”,主要用于替代心脏泵血功能。在一颗正常的心脏里,左心室产生的血液,会随着心脏的扩张和收缩进入升主动脉,从而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伍丽的心脏已经无法有力跳动,因此血液在心脏积压。而人工心脏主要起的作用,就是把血液从左心室抽出来,然后打到升主动脉。

要实现这个功能,需要一个有力的泵和一条人造血管。伍丽的手术使用的人工心脏重量只有90克,是目前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人工心脏。在手术中,医生需要在她的左心下方开一个小口,与人工心脏进行对接,再把人工心脏和人造血管相连,最后把人工血管与升主动脉缝合。

人工心脏造福患者也存风险

术后两个月,伍丽感觉自己重新活了过来。此前,她因为心衰,在床上平躺都觉得困难。如今,她可以大口呼吸,自己行走。出院回家后,伍丽的朋友比较关心她的生活:“每天背着电池,如何洗澡和睡觉?出行还能过安检吗?”

这些问题,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移植与辅助外科护士马丹莹在伍丽出院前,就一一叮嘱了她。体外电池共有6块,每次只需要使用2块,电量就能支撑8小时。洗澡的时候有专用的防水包,不影响使用。如果要过安检,伍丽需向安检员出示信息单,证明自己正在使用人工心脏。

多年来奋战在心脏移植一线,黄劲松见证了人工心脏的发展历程。他介绍,目前人工心脏在临床上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等待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支持,为心衰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等到合适的供体;二是为急性心衰患者提供短期替代支持,待心脏功能恢复后撤除,避免心脏移植;三是为心衰患者提供长期替代,让患者携带人工心脏长期生存。

伍丽使用的第三代离心泵,耐久性好,对血液破坏小,杂音小,还能减少血栓形成。但离心泵必须要保持机器转速维持磁悬浮的状态,否则功能将受到影响。

“从临床试验到产品上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提供了一个选择,但还需要验证。”黄劲松说,心衰患者最重要的还是早发现、早治疗,哪怕是使用人工心脏,也需要评估患者原有的心功能。目前,人工心脏主要用于心室辅助,能够替代全部心脏的全人工心脏仍在研发和完善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