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工商联结合“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大力实施“五大行动”,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听党话跟党走

实施“政治引领铸魂”行动

“党建入章”强基。将坚持党的领导、成立党的组织、发挥党组织作用等内容写入章程,让商会党组织建设有章可循。强化商会党组织把方向、议大事、促落实的职能,组织商会党支部参与组织人事、财务预算、大型活动等重大事项把关。建立商会党支部规范建设,每年集中组织商会开展述职述评,推动党的建设与商会工作高度融合、相互促进。

理想信念铸魂。先后在青海省海北州两弹一星基地原子城举办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组织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参观张謇纪念馆,组织30名企业家分别赴延安、上海、井冈山、红安等地开展红色教育,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增强理想信念,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党史学教育促行。开展《百年辉煌世纪伟业》《追赶奋进三十年》《从百年的苦难与辉煌中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等宣讲活动,从学百年党史中汲取营养,激发企业家用实干实业报国为民热情。引导商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商会及会员企业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投身“万企兴万村”,展示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时代担当和爱国情怀。

育新机创新局

实施“民企发展提质”行动

“援企稳岗”保稳市场主体。针对宜昌市市场主体发展实际,市工商联在积极推进上级一揽子惠企政策落实的同时,联合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经信局开展“清减降”专项行动,实现市场主体逆势增长。

“转型升级”引领提质增效。围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融合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向绿色化、集聚化、循环化、精细化、高端化转型。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宜昌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宜昌市规上民营化工企业133家,占全市规上民营工业企业11.27%;规上民营食品生物医药企业255家,占全市规上民营工业企业21.6%;规上民营装备制造工业企业225家,占全市规上民营企业19.7%。

“研育并举”推进创新创优。研发投入激活创新动力,市规上民营工业企业研发投入47.56亿元,市规上民营服务业企业研发投入5573万元。积极培育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宜昌市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93.3%。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占全市50%。宜昌市工商联促成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联合武汉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三峡大学等高校聘请50多名经济专家担任企业“科技专员”“科技副总”。

去减法做乘法

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

擦亮服务民企业店小二“金字招牌”。宜昌市工商联坚持“企有所呼,我有所应”,建立会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打造工商联“店小二”服务热线,做到服务“零距离”。先后解决各类企业项目建设、融资、销售等问题8032个,联合市地方金融局召开政银企沟通会和小微金融服务银企恳谈会,促成三峡物流园市场商会获得银行授信30亿元。

打造护航民企发展“联合舰队”。联合市纪委监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信访办、市仲裁委建立联席会议、投诉转送、诉调对接等联系协调机制。针对民企法律需求,宜昌市工商联每季度定期开展“政企沟通”“检企对话”。联合司法部门开展“万所联万会”活动,推进“千名律师进千企”“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服务企业6500家,出具法律意见书7500份,审查经营合同1.4万份,排查企业风险1.2万个,提供法治体检7800家次,举办法律咨询讲座1.38万场次,化解企业用工矛盾纠纷3000余件,为企业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2.8亿元。

敢于善于为民企“代言撑腰”。宜昌市工商联主动对接市营商办,推动建立宜昌市“1+5+N”营商环境问题投诉联动机制,与市直47家部门建立民企诉求处办联络员制度,运用民营企业投诉服务台,推行“一网通办、一网联办、一网快办”,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渠道,线上线下受理处理诉求327件,办结回复率100%,推动解决拖欠企业欠款3000多万元。

注能量强服务

实施“商会建设赋能”行动

提升能力服务发展。举办“菁英计划”培训班,组织9批次共450名青年民营企业家赴名牌高校学实训。每半年组织商会开展“互学互促”学交流活动。建立商会秘书处轮训制度,先后组织商会秘书处72名工作人员到工商联学,商会秘书处专业化、职业化能力不断提升。

改革赋能行业发展。按照“注册登记全覆盖、组织机构全覆盖、党的领导全覆盖”,在西陵区、宜都市工商联开展“服务市场主体全覆盖工作试点”,积极探索“总商会-街道商会-社区蜂巢”组建方法,创新形成“三化三全”(网格化全域覆盖,蜂巢化全员参与、线上化全时服务)的服务模式。

兴产业强实业

实施“乡村振兴聚力”行动

聚力科技兴村。联合市科协、市科技局组织120名科技工作者成立“科技顾问专家团”“科技服务工作队”,开展科技下乡进村结对帮扶活动。以片区建立“科技服务站”,打造数字化农业基地和农产品电商基地直采,形成了柑橘、畜禽、粮油、蔬菜、茶叶、中药材、水产、现代种业八大农业主导产业。

聚力产业兴村。实施“产业带动工程”,引导民营企业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帮助发展特色产业,共实施帮扶项目324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64亿元。实施“龙头引领工程”,支持引导龙头农业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加工业。实施“产业融合工程”,引导民营企业以产业融合、村企融合为方向,充分发挥农业、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的联动优势,不断提升农村发展质量。

聚力资源兴村。组织异地商会开展“宜才宜用”“能人回乡”行动,组织200多位企业家回乡开展乡村振兴专项考察活动。推动全市1015家商会和民营企业与936个村建立了结对关系,覆盖率达70.6%。向长阳县、五峰县筹集帮扶资金1050万元。推动台搭建促消费拉动,帮助农集业企业和农特产品对接外部市场,在武汉举办乡村振兴专场推介会,促成了农副产品定向认购达1.65亿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