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定于2022年3月16日上午9时召开2022年第19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届时将审议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光信息”)的首发申请,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黄新炎、彭捷。

海光信息拟在上交所科创板发行股份不超过5.06亿股(不含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份数量),不低于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10.00%,拟募集资金91.48亿元,分别用于新一代海光通用处理器研发、新一代海光协处理器研发、先进处理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科技与发展储备资金。

海光信息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存储设备中的高端处理器。公司的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

海光信息在报告期内不存在单一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的情况。持有或合计持有海光信息5.00%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包括中科曙光、成都国资(成都产投有限、成都高投有限、成都集萃有限)、海富天鼎合伙、蓝海轻舟合伙、宁波大乘合伙和宁波上乘合伙。

2020年9月至今,海光信息前两大股东中科曙光、成都国资持股比例分别为32.10%、19.53%。中科曙光是A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码为603019.SH。

2018年至2021年,海光信息营业收入分别为4825.14万元、3.79亿元、10.22亿元、23.1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0亿元、-1.37亿元、-8297.52万元、4.3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8290.46万元、-3914.45万元、3.2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74亿元、-9263.12万元、-9519.08万元、2.6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05.80万元、5.76亿元、-3.77亿元、5.98亿元。

2018年至2021年,海光信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5983.79万元、5.98亿元、7.07亿元、27.34亿元。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海光信息营业收入分别为4825.14万元、3.79亿元、10.22亿元、23.10亿元,其中,关联销售合计占比分别为100.00%、87.39%、55.83%、65.95%,关联销售占比较高。

据经济参考报,海光信息预计2022年公司关联销售占比与2021年持平,截至2022年1月31日,公司与公司A在手订单金额为12.74亿元,占在手订单总金额的60.48%,与2021年关联交易占比有所下降。公司未来将通过持续扩大业务经营规模、拓展新客户、降低客户集中度等措施来规范和减少关联交易。

据上海证券报,私募大佬葛卫东实际控制的上海混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混沌投资有限”)持有海光信息2.2%的股权。天眼查显示,在半导体领域,混沌投资有限还投资了北京探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超硅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慧智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

CPU厂商拟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91.48亿元

海光信息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存储设备中的高端处理器。公司的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

海光信息2022年3月7日披露的招股书上会稿显示,2018年以来,公司前两大股东分别为中科曙光和成都国资(含成都产投有限、成都高投有限及成都集萃有限,系一致行动人),上述两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为接近,均在一段时期内持有公司30.00%以上股权。同时,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公司第一大股东变化并未对公司经营管理造成实质性影响,公司主营业务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中。

2020年9月至今,海光信息前两大股东中科曙光、成都国资持股比例分别为32.10%、19.53%。中科曙光是A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码为603019.SH。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海光信息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其中7名非独立董事、4名独立董事。7名非独立董事中,成都国资提名2名董事、蓝海轻舟合伙提名2名董事、中科曙光提名1名董事、国科控股有限提名1名董事、公司董事会提名1名董事,上述被提名人通过公司股东大会选举组成公司董事会,不存在单一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的情况。

海光信息在报告期内也不存在单一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的情况。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持有或合计持有海光信息5.00%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包括中科曙光、成都国资(成都产投有限、成都高投有限、成都集萃有限)、海富天鼎合伙、蓝海轻舟合伙、宁波大乘合伙和宁波上乘合伙。

海光信息拟在上交所科创板发行股份不超过5.06亿股(不含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份数量),不低于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10.00%,拟募集资金91.48亿元,分别用于新一代海光通用处理器研发、新一代海光协处理器研发、先进处理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科技与发展储备资金。

2021年营业收入23.10亿元归母净利润3.27亿元

2018年至2021年,海光信息营业收入分别为4825.14万元、3.79亿元、10.22亿元、23.1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0亿元、-1.37亿元、-8297.52万元、4.3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8290.46万元、-3914.45万元、3.2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74亿元、-9263.12万元、-9519.08万元、2.6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05.80万元、5.76亿元、-3.77亿元、5.98亿元。

2018年至2021年,海光信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5983.79万元、5.98亿元、7.07亿元、27.34亿元。

预计今年关联交易占比依然维持高位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海光信息营业收入分别为4825.14万元、3.79亿元、10.22亿元、23.10亿元,其中,关联销售合计占比分别为100.00%、87.39%、55.83%、65.95%,关联销售占比较高。

据经济参考报,关联交易问题方面,海光信息在回复公告中表示,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79亿元、10.22亿元和23.1亿元。其中,关联销售合计占比分别为87.39%、55.83%和65.95%。将报告期内经销商销售穿透后向关联方的销售比照关联交易披露,则关联销售合计占比分别为87.39%、56.24%和66.04%。

海光信息称,预计2022年公司关联销售占比与2021年持平,截至2022年1月31日,公司与公司A在手订单金额为12.74亿元,占在手订单总金额的60.48%,与2021年关联交易占比有所下降。公司未来将通过持续扩大业务经营规模、拓展新客户、降低客户集中度等措施来规范和减少关联交易。

对于公司是否对关联主体存在人员、业务上的依赖及未来交易的可持续性,海光信息表示,中科曙光、国科控股有限、中科图灵投资、国科瑞华基金分别持有公司32.10%、3.04%、1.76%、0.44%股份。除上述情形外,公司与中科院、中科院计算所及其关联方不存在其他股权结构方面的联系。报告期内前述公司股东按照公司生效的公司章程独立行使股东权利,不存在委托、受托其他股东或第三方行使股东权利的情况,亦不存在利用其持股情况影响其他股东权利行使、干预公司正常经营的情况。

此外,公司与公司D及其下属企业之间的交易主要包括采购技术服务,租赁软硬件及房产,采购服务器、存储设备和交换机,销售CPU产品等固定资产及联合申报项目等,公司与公司A之间的交易主要包括采购技术服务和销售CPU、DCU产品,公司通过豆神教育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之间的交易主要为销售CPU产品,前述交易定价公允,具有商业合理性,不存在通过前述交易调节收入、利润的情形,不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形。

海光信息强调,公司已建立完善的供销渠道,具备独立的研发能力,客户群体覆盖国内的服务器厂商以及部分互联网类信息技术企业,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豆神教育(及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交易未来不具备可持续性,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中科系"大丰收" 葛卫东隐身股东榜

据上海证券报,招股书(申报稿)显示,本次发行前,海光信息主要股东中科曙光、成都国资、海富天鼎合伙、蓝海轻舟合伙分别持有32.1%、19.53%、12.41%、6.99%的股权,股东各方均对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公司呈现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具体来看,成都国资方面,成都产投有限、成都高投有限、成都集萃有限分别持股8.28%、6.8%、4.45%。蓝海轻舟合伙则是公司的员工持股平台。

天眼查显示,海富天鼎合伙的实控人为聂华,其大股东昆山泛海轻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合伙人之一为历军(持股28.41%),历军为海光信息董事,中科曙光董事、总裁。中科曙光三季报显示,其第三大股东历军持股2.88%、第六大股东聂华持股1.34%。中科曙光的实控人为中科院计算所。

同属中科系资本的国科控股有限(即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中科院100%控股),持有海光信息的3.04%股份。深圳市引导基金参股25%的国科瑞华基金,则持有海光信息的0.44%股份。

此外,海光信息还赢得保荐券商中信证券的格外青睐。股东榜显示,本次发行前,中信证券投资持股1.54%,金石投资系的金石智娱投资、交控金石基金分别持股0.48%、0.22%。中信证券投资、金石投资均为中信证券的全资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私募大佬葛卫东实际控制的上海混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混沌投资有限”)持有海光信息2.2%的股权。天眼查显示,在半导体领域,混沌投资有限还投资了北京探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超硅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慧智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