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是什么?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主要有以下途径:
(1)大力推广优质农、畜产品品种的种植养殖,促进科学技术向先进生产力的转化。
(2)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这不仅能够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可以大大节约劳动支出。但是,由于我国农业中存在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使用机器设备,必须在地区和作业项目上进行选择,力求使因采用机器而节约的劳动力能够被合理安排。
(3)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与其他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产更容易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如土地自然肥力、光照、温度、水分等)。在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即使投入的劳动量不变甚至减少,也会比劣等自然条件下的生产效率高。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加强对自然力的研究,改造自然条件,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生产力,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4)重视智力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在生产中人是首要的决定因素。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科学技术及其应用能力,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5)搞好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管理也是生产力,科学的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综合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
(6)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效率高低最终受两个因素制约,一是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二是劳动者的积极性。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是一种潜在的劳动能力,只有劳动者发挥了劳动积极性,潜在的劳动能力才能变成现实的劳动能力,才能最终提高劳动效率,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要不断改革完善和落实各种支农政策,包括农产品收购和价格政策、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等,提高农民务农的积极性。
农业劳动生产率指的是什么?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一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