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抓取用户日常的使用数据,分析得出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喜好,进而精准化地提供信息、娱乐、消费等各类服务。近年来,算法推荐技术为人们提供了许多便利,与此同时,“大数据杀熟”、流量造假、诱导沉迷消费等不合理应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烦恼。3月1日起,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在“3·15”即将到来之时,为广大消费者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送上一把利器。

算法推荐是啥?

算法推荐本质上是一种互联网技术,通过个性化推送、排序精选、检索过滤等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实现用户与信息的快速精确匹配。

滥用问题不断!

由于算法滥用导致的不合理差别待遇、诱导用户沉迷网络、靠流量造假影响网络舆论等乱象不时出现,给正常的传播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给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公平公正和网民合法权益带来挑战。

剑指“大数据杀熟”

案例:同样的送餐时间、地点、订单、外卖平台,会员却比非会员多付钱;同时同地打同类型车到同一目的地,某打车平台曾被用户发现熟客反而收费更高……

《规定》提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应当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

严防刷量控评

案例:雇佣网络“水军”实施流量造假,鼓动“饭圈”粉丝互撕,刷量控评……

《规定》要求,建立健全算法机制机理审核、科技伦理审查、用户注册、信息发布审核等管理制度,不得利用算法操纵榜单、控制热搜等干预信息呈现。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案例:2020年9月,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称,在外卖平台系统的算法与数据驱动下,外卖骑手的配送时间不断被压缩。为避免差评、维持收入,外卖员不得不超速、违章,遭遇交通事故的数量急剧上升。

《规定》提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劳动者提供工作调度服务的,应当保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合法权益,建立完善平台订单分配、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相关算法。

防止诱导沉迷消费

如何防止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保护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权益?

《规定》提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定期审核、评估、验证算法机制机理、模型、数据和应用结果等,不得设置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伦理道德的算法模型。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推送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