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迎来重大时刻。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当日下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梦天实验舱。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转位期间,梦天实验舱先完成相关状态设置,再与空间站组合体分离,之后采用平面转位方式经约1小时完成转位,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侧向端口再次对接。
“T”字构型组装完成,中国空间站终成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梦天实验舱总体主任设计师吴军表示,“T”字基本构型各舱段平展布局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空间站对应用载荷的支持能力,该构型使得中国空间站稳稳地飞行在太空,这一方案契合国情、特色鲜明,“这就是中国空间站该有的模样”。
在“T”字构型中,这一竖,即天和核心舱,这一横两端,便是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核心三个对接口,有两个靠泊口和一个出舱口,其尾部还有用于变轨的发动机,进行轨道的保持。
“首先保证质心居中,节省姿态控制所需要的能量,其次是两个实验舱的气闸舱分别位于‘T’字一横的端头,因此在正常泄压或异常隔离时,均不会影响其他密封舱段构成连贯空间,从而保证安全性。”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告诉记者。
中国空间站完成最终的“T”字构型,并非一日之功。在此之前,空间站曾经历了“一”型、“L”型等形态变化。
未来空间站是否还会“变形”?庞之浩介绍,根据空间站的结构设计,空间站未来还将根据需要扩展为“十”字形或“干”字形,以进一步增大活动空间,“我们陆续还会发射新的科学实验舱,空间站也将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大”。
11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既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为世界航天事业进步作出的又一重要贡献。
庞之浩则告诉记者,中国空间站虽然起步晚,但站位特别高,“美苏最初的空间站都是单舱式空间站;而中国利用后发优势,直接发射了多舱式空间站,我国建造的第一座空间站就达到了世界第三代空间站以上的水平。中国空间站由中国独立研发,采用一体化设计,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
中国空间站的建成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人类太空探索的新篇。除了人们已熟知的太空科学实验之外,空间站更适合进行航天工程技术试验。它可以成为各种新概念、新技术、新材料的孵化器和验证平台。空间站是地球之外人类目前仅有的基地,也是未来太空城市的雏形。从长期看,它将成为支持人类在近地轨道、地月空间乃至太阳系内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
3日15时12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顺利进入梦天实验舱。后续,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内先后迎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届时神舟十四号、十五号两个乘组将完成中国航天史上首次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