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了吃点抗生素就好?饭前吃药药效吸收更好?抗菌药物都可以用在外伤消炎上?随着健康意识逐渐提升,越来越多人会购买一些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但自行用药不规范反而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危害。“家庭用药看似简单,实则有很多‘讲究’!”昨天是第14个世界药师日,对于家庭用药的常见误区,医学专家用专业解读提升家庭合理用药的安全意识。

选药误区感冒只要用点抗生素就好?

季节交换,天气冷热交替,一不留神就可能感冒。“不少市民觉得,感冒发烧了吃点抗生素就好,这就是最常见的误区。”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邹颖副教授解释,“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类感染的药物。目前感冒90%以上都是病毒感染,感染后主要侵犯鼻咽部的黏膜,患者会出现流清鼻涕、咽痛或者嗓子疼等症状。这种疾病有自限性,一般5至7天就会痊愈,不推荐使用抗菌药物。但如果患者病情加重,如咳嗽的痰由白痰变成黄浓痰或者清鼻涕变成黄浓鼻涕,出现相关症状,再去医院查血常规,考虑是否合并了细菌感染,按照医嘱去使用抗菌药物。”

对感冒的误解,同样会发生在其他病症上。“比如不少人身上无论哪里疼,就吃点散利痛来缓解。”邹颖副教授表示,这也不可取,“散利痛主要的镇痛成分作用更多在中枢,改善头痛的效果会更好。其他部位的疼痛要具体对待,因此不能产生疼痛就随意选择某一药物进行缓解,应急情况除外。”

邹颖还强调,并非抗菌药物都可以用在外伤消炎上,“抗菌药物,除已制成外用类剂型的,多数并不建议外用,原因是要保持细菌对该药物的敏感性。如果出现外伤,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使用碘伏、碘酒或双氧水等适合消炎的外用药物。”

用量误区

增大剂量药效发挥更快?

病症来势汹汹,为了更快压制住病情,不少人认为适当增大剂量可以使药效发挥更快。“临床上我们见过有患者在刚感冒的时候,吃1.5倍或更大剂量的感冒药,想压制感冒症状。”邹颖表示,“大多数感冒药都是对症治疗的,按照常规剂量就可以控制症状。如果是流感高热,在服用常规剂量的退热药物4至6个小时后,出现热度复发等症状,再次用药不超过用药当天总量限定即可。”

邹颖强调,给孩子用药更需谨慎,“如果是青春期孩子,部分感冒或退热药物的药品说明书中会明确标注不同年龄段应该给予多少剂量,按照说明书剂量给药即可。当处方药不能判定药物用量时,千万不能简单掰一半药给孩子服用,会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求助医生。”

用法误区

饭前吃药吸收更好?

家庭用药看似简单实则有很多“讲究”。“常用的误区中,还出现有患者将胶囊掰开吃里面的粉末,认为更有利于吸收。”邹颖说,“一般而言,胶囊不建议掰开服用。药品制作胶囊制剂是由于药品本身性状不够稳定,需要胶囊壳作为外包来促进药品的稳定性。就普通胶囊而言,掰开服用粉末可能会残留在胶囊壁里,也可能黏在口腔食道等,继而影响用量。”

邹颖表示,对于特殊药物,如药物本身药粉对胃刺激较大,会做成肠溶胶囊,“患者服用胶囊后,胶囊外壳在胃里面不溶解,到十二指肠后才溶解,能够对胃部起到保护作用;或者药物的作用是缓释,服药后经过胶囊在胃里缓慢释放药物。而掰开服用会破坏胶囊的功能,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过程,最终就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至于何时吃药更为妥当,邹颖表示,这要根据每种药物的具体情况而定。“药品在上市前都会进行食物对药物吸收有无影响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因此判定药品饭前饭后用的效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药品说明书。若药品说明书无明确指定,多数药品饭前饭后都可以服用,若食物会影响药物吸收,则药品说明多会建议空腹服用。若已明确该药物可能对胃肠道的影响较大,则药物会做成肠溶剂型,或建议饭后服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