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马嘉昕

3月31日,农业银行召开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整体来看,农业银行去年实现了信贷与融资增量的“双创”,以及资产质量持续向好等的良好成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展望今年发展,农业银行行长付万军表示,将积极把握市场和消费的回暖机遇,从量价协同、增收补短、清收挖潜、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多措并举,全力拓宽增收渠道,保持盈利总体健康。

同时,在信贷投放上也将会持续平稳增长,以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据该行透露,“从今年2月份来看,该行项目储备环比增长6%,甚至零售还会增长更快一些,特别是今年前2个月,贷款投放又创历史新高,2月末,该行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912亿元,增速4.6%。”

信贷与融资增量创历史新高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总资产高达33.9万亿元;贷款总额19.8万亿元,新增2.59万亿元,增速15.1%。其中公司类贷款余额10.7万亿元,新增1.57万亿元;债券投资余额9.32万亿元,新增1.3万亿元。并且,信贷增量创历史新高。

从信贷投向来看,农业银行在稳经济大盘中展现了新的作为。2022年度,该行对制造业贷款(监管口径)余额2.3万亿元,增速31.8%,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52.8%;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24万亿元,新增3828亿元,增速44.6%;

在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小微客群上,2022年度,该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57万亿元,新增5646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04万亿元,新增5733亿元,增速23.2%。

同时,在绿色信贷方面,2022年度,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2.7万亿元,新增超7000亿元,同时,自营绿色债券投资余额1216亿元,增速37.8%;

此外,在客户资金管理能力上,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全口径客户存款余额达28.2万亿元,新增4.2万亿元,增速17.7%。其中,对公客户存款余额9.0万亿元,新增1.03万亿元,个人客户存款余额15.0万亿元,新增超过2万亿元,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在营收及净利润方面,2022年度,农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249亿元,增速0.7%;净利润2587亿元,增速6.9%;同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13亿元,增速1.2%。

此外,在资产质量方面,农业银行也保持了一如既往的稳健的风格。截至2022年末,该行

不良贷款率1.37%,下降0.06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率1.46%,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1.08%,与年初持平。拨备覆盖率为302.60%,保持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23年净息差降幅有望趋缓

展望今年信贷投放,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称,将会进一步提高和优化金融供给,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效,预计全年信贷投放会保持一个积极稳定水平,信贷结构会进一步优化。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在积极向好,特别是消费、工业生产都持续回暖,这给我们营造了积极的经营环境,这个情况在我们的信贷储备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张旭光表示。

据他介绍,从今年2月份来看,在对公方面,该行的项目储备环比增长了6%,在零售方面增长还更快一些,如按揭贷款的环比增长30%以上。“由于需求旺盛,我们今年前2个月的贷款投放又创历史新高,2月末,我行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912亿元,增速4.6%。”

“信贷总量会持续平稳的增长,节奏上将适度靠前,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张旭光表示,从投向来看,该行将继续加大对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继续加大对个人住房按揭和个人消费者的贷款的支持力度。

财报显示,2022年度,农业银行净息差为1.9%,同比下降22个BP。不过,在当前业内看来,银行业净息差收窄已经成为行业的“共性”问题。

对此,农业银行行长付万军也在发布会上回应了此问题,并谈及自己的看法。付万军表示,

该行净息差收窄主要是受贷款收息率及存款定期化趋势等影响。“总体上看,预计2023年,我行净息差仍将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边际降幅有望逐渐趋缓。”

同时,付万军分析称,导致净息差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降融资成本,稳经济大盘。去年LPR是连续下调,对我们来讲,LPR连续下调导致贷款收息率比上年下降了14个bp;二是受存款定期化趋势的影响,我行存款的付息率上升了9个bp。

此外,在涉房贷款方面,据农业银行副行长刘家旺介绍,该行在对公房地产贷款领域去年实现了稳健增长,全年新增投放2300多亿元。

“去年,该行在公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是460亿元,不良率5.48%,比年初上升2.09个百分点,但整体将,我们在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质量风险可控。”刘家旺表示,今年,该行将持续落实好金融16条的措施,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改善资产负债表,满足房地产行业合理的融资需求。同时,进一步丰富产品来平衡好防范风险和业务发展的关系,促进平稳健康发展。

编辑:舰长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