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宁西林业局国有林场。陕西省宁西林业局 供图

初冬,行走在秦岭腹地,群山含翠,层林尽染,每一寸山光水色都令人惊艳。尽管已到万物冬藏的季节,秦岭深处却风景如画,山、水、人、村和谐相融,一个丰富多彩的高颜值生态空间呼之欲出。


(资料图片)

在这重重碧岭中,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繁衍栖息,众多特色林木繁茂生长,构成了神秘莫测的世界生物多样性“宝库”。一群“生态绿军”不辞劳苦地行走在大山深处,一棒接着一棒、一程接着一程,默默守护着秦岭的绿水青山,见证着树木成林、动物成群,同时也让山区群众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银山”。

迷彩服

这些年,郭亚忠和站上的12名护林员跑遍了林场的沟沟岔岔。

看着林区越来越绿,青山越来越美,野生动植物种群越来越多,郭亚忠心里会不由地升起一股自豪感。

11月6日,坐落在群山中的西安市鄠邑区西河村,一如往日般宁静。在距离村子不远处的山坡上,是陕西省宁西林业局桦树坪林场母子坪管护站。

秦岭深处,郭亚忠(左一)和几名护林员正在山林中巡查。陕西省宁西林业局 供图

清晨,周围还是雾蒙蒙的,管护站站长郭亚忠就已经带着几名护林员走在了巡山的路上。山路不好走,蜿蜒崎岖,野草丛生,郭亚忠拿着镰刀,熟练地穿梭在丛林中,身上的迷彩服和四周的草木融为一体。

“我们林场管护面积15.98平方公里,山大沟深,地形复杂,但年年走、天天走,沟沟坎坎都刻在脑子里了,再难走的路走多了也好走了。”在郭亚忠心里,穿上这身迷彩服就意味着责任,“每次巡山的路线都不一样,很多地方摩托车只能骑到山脚下,剩下的山路就得靠两只脚了。”

作为一线护林员,50岁的郭亚忠在这片山林里已经行走了20多年。巡山、护林、监控记录、宣传劝阻……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山上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在他眼里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

“山林就是护林员的家,日常工作看似平凡琐碎,但责任重大,一点儿都不能马虎。”这些年,郭亚忠和站上的12名护林员跑遍了林场的沟沟岔岔。看着林区越来越绿,青山越来越美,野生动植物种群越来越多,郭亚忠心里会不由地升起一股自豪感。用他的话说,守护青山换来“金山”,再苦再累都值得。

宁西国有林区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之一。在护林员们多年的精心管护下,这里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向好。

“现在,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不光要勤跑腿,还要会用智能设备。”郭亚忠摆弄着森林资源巡查系统手持数据采集终端,边说边往山上走,他渐渐消失在山林深处。

橙色衣

每年节假日和秋冬季是熊学政最忙的时候。这些时间段里,他不管是上山护林防火,还是进村宣传护林知识,一天到晚都穿着橙色护林防火服,走到哪里都是“亮点”。

在旬阳市黄沙河林场,护林员熊学政已经坚守了37年。旬阳市林业局 供图

身穿橙色护林防火服,手拿木棍和弯刀,背着一大包干粮,熊学政像往常一样在晨雾中开启了一天的巡山之旅。

这里是旬阳市小河镇黄沙河林场,峰峦叠嶂,红叶漫山。这片2万余亩的国有林场,也是熊学政守护了37年的“主阵地”。从黄沙河护林站出发,熊学政每天巡山20多公里。爬累了,他就找块石头坐下来歇会儿;渴了饿了,他就喝着山泉水啃几口干粮垫垫肚子,再接着走……熊学政家里保存着几十本巡山日志,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22岁上山护林以来的点点滴滴。在他眼里,除了家人,就数身上的制服和这片山林最珍贵。

“以前进一次山几天才能下来,最长一次在山上待了半个月。”沿着狭窄的林荫小道,熊学政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走去,那身橙色护林防火服在满山翠绿中显得格外耀眼。

熊学政是土生土长的旬阳人,半辈子围着山林转,吃了不少苦,也积累了丰富的护林经验。9座山、7个川、35条沟,哪片林子长势茂盛,哪条沟里野生动物经常出没……林场的“家底”他一清二楚。

“这几棵树是我上山头几年栽下的,当时还没有娃娃的胳膊粗,现在长得又高又壮。”指着路旁的几棵松树,熊学政说,“它们长大了,我也老了,不知道还能陪伴它们几年。”

守山护林,其中关键一环就是林业病虫害防治和森林火情监控。每年节假日和秋冬季是熊学政最忙的时候。这些时间段里,他不管是上山护林防火,还是进村宣传护林知识,一天到晚都穿着橙色护林防火服,走到哪里都是“亮点”。

“特别是清明节以后,天气暖和了,进山的人也多了,容易发生火情。这身衣服颜色醒目,老远就能被看到,很多想搞破坏的人都被这衣服吓跑了,省了不少口舌。”护林员是份苦差事,熊学政却乐在其中。尤其近几年,随着林长制的落地,黄沙河林场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良好的生态效益加快转化成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的优势。端稳了“生态碗”,大伙对熊学政的称呼也从“管闲事的”“拿鸡毛当令箭的”变成“老熊”“林长”。提起这些变化,熊学政说自己浑身都是劲。

爬上一座山头,熊学政从背包里掏出望远镜,把远处的连绵青山齐齐“扫描”了一遍。他说:“现在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增强了,守着这么好的山水,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绿马甲

自今年5月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招募18名志愿者以来,这支身穿绿马甲的秦岭生态保护新生力量就成了山林里一道流动的风景。

志愿者们给进山群众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知识。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最近一段时间,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志愿者们比较忙。跋山涉水拍摄记录、向进山群众宣讲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为牛背梁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代言、筹备生态文化读书会……自今年5月保护区首次招募18名志愿者以来,这支身穿绿马甲的秦岭生态保护新生力量就成了山林里一道流动的风景。

尽管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但从穿上绿马甲那天开始,他们就有了共同的身份——“秦岭生态卫士”。

“以前进山只看风景,自从穿上这件绿马甲,眼里的秦岭就不一样了。我会很自然地关注这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林间长的。除了想保护好它们,我更想把秦岭的美展示给更多人。”在西安生活了20多年,46岁的付国军为自己攒下了丰厚履历: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网络科技产品设计研发者、服装设计师、雁塔区人大代表……撇开种种光环,这些年,他最想做的就是参与秦岭生态建设。

付国军是浙江人,刚到陕西时一点儿都不适应,压根没想着留在这里。自打第一次跟同学到秦岭深处逛了几天,他就迷上了这片美丽的山水。毕业后,他留在了西安。

“秦岭最美的就是青山和绿水。我现在也是陕西人,还是一名人大代表,为守护好秦岭的山山水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本分也是责任。”这半年多来,付国军只要闲下来,不是进山巡查宣讲,就是学习秦岭自然资源知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他说:“要保护好秦岭,就得读懂秦岭,还要把秦岭的好故事讲得既生动又接地气,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进来。”

不久前,在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举办的国际生物圈保护区日主题活动上,付国军作为秦岭珍稀物种——血雉的代言人和他制作的视频集锦一同亮相。精彩的讲解、视频里展示的精美画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今,随着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迷彩服、橙色衣、绿马甲走进秦岭。为了秦岭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为了无数珍稀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这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三原色”的生态卫士,脚步仍在继续。(黄敏)

来源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211/28/content_79847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