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尽管目前在中国市场投入的运力有限,但汉莎航空集团已经恢复了在大中华区的所有航点。”

刚刚于今年六月上任汉莎航空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的陈倩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透露,尽管新冠疫情仍在蔓延,但公司已经在第三季度扭亏为盈,这也是汉莎航空集团在疫情期间首次实现的盈利。

扭亏为盈背后

不久前,国内三大国有航空国航、东航和南航披露的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部亏损,前三季度更是分别亏损103.22亿元、81.62亿元和61.19亿元。

而汉莎航空集团的三季度财报则收获了疫情以来的首次盈利,对此,陈倩称与客运业务的需求反弹不无关系。

“在欧美,中东、非洲等地,疫情相关的差旅限制有所放松,大家压抑了很久的旅行出行需求一下子反弹了,另一个方面,欧洲境内的短途商务乘客出行也有非常迅速的反弹,”陈倩透露,“此外在票价方面,我们看到更多旅客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商务舱甚至是头等舱。”

根据汉莎航空集团的三季度财报,集团旗下的航空公司在7月、8月和9月运送乘客量达到1960万人次,相当于2019年第三季度危机前水平的46%。客座率达到68.8%,环比增加17.4个百分点(但同比仍减少17.5个百分点)。随着旅客出行需求的不断增长,航空运力较上季度增长了近一倍,目前的航班数量已恢复到危机前80%的水平,头等舱和商务舱机票特别抢手。

“在降低成本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个方面是降低管理费用,另一方面是继续实施系统的转型计划,预计每年降低成本降达到25亿欧元左右,相当于到2024年35亿欧元年度节支计划的70%以上。”陈倩指出。

据记者了解,汉莎第三季度实施的转型措施主要涉及客运航空公司、汉莎货运航空和集团职能部门的流程改进,销售流程转型,以及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和汉莎科技公司之间更密切的合作,比如在中国市场,销售团队和流程就更加精简,航班利用率也在提高。

中国市场客源变化

而在中国市场,目前汉莎航空集团旗下三家航空公司汉莎航空,瑞士国际航空和奥地利航空从中国飞往欧洲的航班,大概还只有疫情前航班数量的17%,其中6班从中国大陆出发,11班从中国香港出发。

“由于运力的限制,从欧洲回中国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而从中国去欧洲的需求在今年夏天也因为留学生的赴欧留学变得非常强劲,此外还有很多跨国企业必要的商务出行,包括在国外建设大型项目的需求等,”陈倩对记者透露,“我们观察到,在疫情期间,航班上中国乘客的占比较疫情前更高,预计在接下来的圣诞节、元旦和春节假期,市场的需求量依旧高涨,而由于供需关系的影响,全价票的比例也更高,不过在疫情期间我们一直在维持票价水平的稳定。”

对于中国市场何时可以进一步增加航班,陈倩称主要看政府的防疫政策,不过随着第24届北京冬奥会临近,汉莎旗下航司将承运欧洲运动员、裁判员等参赛人员来华。其中,瑞士国际航空将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每周提供3个包机往返北京和苏黎世,为欧洲运送运动员、裁判员等团队入京,汉莎航空及奥地利航空之后也计划陆续安排包机运送参赛人员前往北京。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新的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出现后,各国对旅行又加大了限制,对此,陈倩认为,目前航空业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而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及时去响应变化。

“比如疫情已经改变了旅客的一些出行需求和乘机习惯,他们更加注重安全,更愿意购买更能保证安全舒适的产品,为此,公司也实施了各方面的举措,包括包括率先在法兰克福和维也纳机场启用了人脸识别无接触登机,即使戴着口罩也可以被识别;旅客分批登机和下机,简化机上服务,临时暂停机上销售,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机上购物平台SKYdeals等。”陈倩透露,在法兰克福等汉莎的枢纽机场还设立了检测中心,针对汉莎飞中国的航线,乘客最快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拿到检测结果,把文件上传后就可以拿到绿码。

尽管疫情仍在持续,汉莎今年还是做出了一项重大投资,参与全球首家生产基于电力的碳中和煤油工厂的建设。对此,陈倩介绍,这座工厂主要利用水、二氧化碳和可再生电力(电转液)生产合成燃料,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碳中和,汉莎也是首批购买这一由可再生电力生产的煤油的客户之一,集团董事会还决定在未来三年采购2.5亿美元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据记者了解,随着中国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国内的航空公司也在加紧落实各自的碳减排行动方案,而汉莎航空集团则已提出到2030年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较2019年减少一半、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减碳目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