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1年5月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到今年刚好10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向东辐射的一个重要节点,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飞地合作”模式已经从广东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承担着区域合作模式的重大探索使命。

未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在深圳的辐射带动下,如何用“智造”产业引领自身飞向新天地,成为粤东地区经济增长点?日,2021年第三场“委员议事厅”邀请数位深圳市政协委员和专家,围绕“深汕‘智造’如何加速起飞?”主题展开热议。

深圳市政协委员张宗认为,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深汕特别合作区已经明确定位为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基地,目前也在推动先进制造业集中承载区建设。“可以这样讲,未来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智能制造的中心支点。”

深汕合作区:崛起的“飞地”

据2020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已经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根据深圳“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深圳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这其中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5万亿。“这意味着深圳将培育引进更多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符合产业需求的高标准产业空间。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未来深圳空间潜力最大的一个区,无疑在深圳未来新一轮的产业布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深圳市政协委员练聪说。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智能制造要落地首先要有产业空间。”深圳市政协委员陈克胜表示,深圳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产业空间不足的问题。“而深汕特别合作区面积有468.3方公里,产业储备用地有28方公里左右,还有各类保障住房8万多套,巨大的产业空间叠加保障房优势,为做好智能制造产业这篇文章奠定基础。”

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现代制造业发展正在稳步推进中。据深圳市政协委员钟蔚介绍,相关调研数据显示,目前进驻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企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其中深汕鹅埠先进制造集聚区有78个产业项目落户,涵盖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此外,深汕湾机器人小镇正在规划中,产业发展非常良好,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智能制造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深圳“飞地”建设中有哪些发力点?

“企业落地深汕特别合作区,迫切要解决的是完善配套和产业链的问题。”陈克胜表示,特别是类似大族激光这样的智能装备制造业企业,对行业上下游配套、周边配套相当敏感。

在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配套及产业链都亟待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吸引大量企业入驻,钟蔚认为,引进龙头企业十分必要。“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凝聚的核心,可以带动整个产业发展。”钟蔚说,“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2008年,宁德规划引进日本TDK公司旗下的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2011年,当地成立了宁德时代,政府以这个企业为核心吸引它的上游核心产业和下游的服务产业,形成整个产业链闭环。经过十年发展,2020年宁德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600多亿元,其中宁德时代作为龙头企业营收达到500多亿元,龙头集聚效应极其突出。”

“以龙头招龙头,深汕特别合作区可以选定一个特色的产业方向,然后引进上游、下游,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最后形成产业聚变。”钟蔚说。

完善配套、引进龙头,随之而来的便是大批人才需求。练聪表示,人才首先关注的一点就是基础教育,而深汕特别合作区目前基础教育较为薄弱。“在基础教育方面,深汕特别合作区虽然提出要打造10方公里的教育小镇,但是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比如在特色高中和民办教育方面,要大力引进师资,快速提升高质量教育。其次,也要适当考虑布局高等教育。”练聪说。

人才通达必须交通先行,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交通问题也十分突出。据深圳市政协委员彭颖介绍,主要是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对外交通方面基础薄弱,特别是过境属比较强,未来为这个城区发展提供的支撑、带动作用比较局限;二是货运交通总量非常小,不能匹配未来产业的发展总量;三是在机场连接方面,和深圳机场、惠州机场以及湾区机场群的联系还不紧密,不能够满足高端商务人士的通行需要;四是深汕内部的交通情况不尽理想,农村公路比较多,组团之间的通达不够高。

“因此,深汕未来要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必须把交通这个短板尽快补上,才能满足智能制造产业要求生产要素流通快速的需求。”彭颖说。

深汕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区如何造?

当前,深圳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规划,基本提出“20个战略新兴产业集群+7大未来产业”的定位,全市各区也在围绕新定位进行各自区域的谋划。“建议深汕特别合作区按照市里的新规划,对区域原有规划进行深化、细化和优化。”练聪说。

具体落实到深汕特别合作区,如何细化呢?“第一个是产业,第二个是供地,第三个是建房。”张宗表示,产业方面,一要发展航空航天业,二是海洋产业,三是新能源产业,四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形成“3+1”的定位。“在产业园里,要将科研与制造相融合,这是未来智能制造供地模式要发生的重大变化。其次,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也就是二产和三产混合供地模式,建议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先行先试。”张宗说。

“除此之外,在建房问题上,目前深圳制造业扩张所急缺的是高品质的生产用房,而这类用房在没有建设之前,建议深汕特别合作区应该对它的层高、承重、供电以及通信设施做一个详细的标准制定。”张宗表示。

用好充裕的土地空间是第一步,循序渐进完善好供应链,才能为智能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在深汕的机器人小镇里,可以按照智能制造的特殊分工领域,建成各具特色的工控元件小镇、工业软件小镇等。从一个个小微企业串成一个个产业链条,当这些产业链条集聚的时候,就能够形成强大的产业环境,高端智能制造企业也会落地深汕,为深汕未来智能制造的腾飞作出贡献。”陈克胜说。

“特别是深汕有巨大的海洋空间,背靠深圳强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建议深汕打造海洋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链。初期可引进一家海洋电子信息方面的龙头企业,通过‘企业+科创’的核心力量,背靠深圳产业支持,逐步补充、聚集其他产业链。”钟蔚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