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创新之源,发展之基。新成立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对人才的渴望尤其热切。
12月19日,中国博士后创新发展(横琴)峰会在横琴开幕,400余位来自内地及港澳地区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博士、博士后、资深教授、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合作区成立后首个国家级人才盛会拉开帷幕。
这是一场盛会,也是一个舞台,更是一张名片。
在今年的大会上,“人工智能新生态”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中医药博士后产学研用创新研讨会等重磅亮相,“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第二期项目顺利签约,第102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暨博新人才走进横琴正式启动。一系列重磅举措,旨在研究探索人才发展新体制、新机制,搭建人才与项目交流平台。
六年引智、智汇横琴。事实上,该峰会是连续举办五年的“智汇横琴”博士后系列活动,今年已进入第六个年头。六年来,这项活动已累计吸引了约4000人次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深院士、博士后管理人才相聚横琴,已成为这片创新热土的亮丽名片,加速推进国际“高精尖缺”人才集聚横琴这片新高地。
一场盛会
400余位专家高管齐聚横琴
12月的合作区气温骤降,一场热闹的峰会却热情上演。
2021中国博士后创新发展(横琴)峰会,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为支持配合服务好合作区建设,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促进博士后创新创业。
阵容强大、活动重磅,是本次峰会的一大亮点。据介绍,大会包括“人工智能新生态”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澳门青年学者计划”联席会、中医药博士后产学研用创新研讨会、第102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暨博新人才走进横琴等重磅活动,为人才与项目交流对接搭建平台,加速“高精尖缺”人才集聚。
院士、教授、博士后,“大咖”齐聚。今年的峰会,规格高、规模大,邀请到权威性、专业性更强的参会嘉宾——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副校长黄华雄,中南大学社会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吕鹏,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烽逐一登台分享,与参会人员一道探讨学术的奥妙。
粤澳携手、深度合作、互补双赢。峰会当天,“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第二期项目协议签约仪式同步举行。这个起于2018年11月的人才计划,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签署协议,共同实施。“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实施3年来,已选派内地85名优秀博士赴澳门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未来,项目将接续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创新人才。
会上,不只有权威观点、专业论点,更有项目对接、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第102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广东横琴行)暨博新人才走进横琴活动启动仪式。从2016年第一次来到广东、走进横琴起,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已连续六年在横琴举办,累计为200余名博士后、近70家企业牵线搭桥。今年的科技服务团,邀请到医学、大数据、生物技术、海洋遥感等相关企业参与,进一步为促进横琴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搭建有效平台。
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晨说,澳珠极点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也是人才高效便捷流动的改革实验区。本次峰会正是珠海支持推进合作区建设发展,谱写珠澳合作新篇章的生动体现。
“中国博士后创新发展(横琴)峰会,为促进博士后研究人员交流学习、助力企业科创成果落地转化搭建了有效且广阔的平台。”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符永革称。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统计显示,本次峰会共吸引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博士后管理人员、博士后及部分企业高管共400余人参与。截至目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共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个企业分站和5个创新实践基地,共招收博士后113人。
一个舞台
搭建琴澳人才企业“碰撞”平台
“这次会议涵盖的众多行业中包括新能源汽车,这非常契合我目前的研究方向,很期待与相关参会企业进行交流,为日后就业或创业做准备。”峰会开幕前,来自澳门大学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就读博士二年级的孔令明对本次峰会充满了期待。
12月19日下午,在珠海长隆横琴湾酒店国际会展中心三楼会议室,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科学、生物医药、海绵城市、智慧园区等高新技术领域的12家企业正在轮流上台进行介绍,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博士后坐在下方,认真聆听,时而响起阵阵掌声。
“欢迎光学、声学、电子、计算机、数学等博士后人才加入我司,我们在中间第三桌,谢谢大家!”介绍完毕,珠海博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王朝华说。
这是第102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广东横琴行)暨博新人才走进横琴的企业对接活动的现场。该活动在2021中国博士后创新发展(横琴)峰会开幕式上正式启动,当日下午,科技服务团的参会单位带来多个科技创新项目,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博士后人才现场一对一“对接”,最终3位博士后与企业成功签约,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聚焦未来产业,一场尖端技术的供需“碰撞”正在横琴热烈上演。
不只是“走进横琴”,在峰会期间举行的2021年“人工智能新生态”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上,6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研究、产业化创新应用、人才培养与成长“产学研”良性结合的主题,与在场博士、博士后进行互动交流,成为活动中又一顶级对接交流平台。
论坛上,普强时代(珠海横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蒲瑶直接向与会博士后抛出橄榄枝:“我们目前最缺的就是人。”她希望可以借助此次峰会聚集一批人才,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为合作区未来的发展作出贡献,“我们非常欢迎语音合成和大数据相关专业的博士后。”
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项目成为众多博士后关注的热点。该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彭育才介绍,该项目已在今年3月份获得临床批准,目前正在紧张努力地开展临床研究。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彭育才认为,不少有能力、有想法的青年人才只是缺少好的平台和导师。未来,他们将不断用好博士后工作站这一平台,持续做好产学研用的各项服务,“希望能够借助此次活动招到更多博士后进来,这对企业、对博士后而言都非常有利。”
一张名片
磁场效应促高端人才聚集
招才引智的基因自横琴开发建设以来便根植于这片土地。此次举办的峰会为“智汇横琴”博士后系列活动,已连续在横琴举办六年。
从2016年举办首届中外博士后制度研讨会,到2020年博新计划十大创新成果发布,“智汇横琴”博士后系列活动记录了横琴发展的点滴历程,已累计吸引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深院士、博士后管理人才约4000人次相聚横琴。
“我第一次来到横琴就爱上了这里的环境,不仅有整洁的街道、舒适的生活,更有无尽的发展潜力。”来自河南漯河的博士后文少杰说。近年来,横琴将博士后人才作为重要资源予以引进、培育,全力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其研究人员创造良好环境,将博士后人才视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合作区各博士后设站单位自建站以来,科研成果转化率高,累计获得246项科研成果著,为横琴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最强大脑”力量。
今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印发,合作区管理机构也随即揭牌,合作区建设进入了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符永革在峰会上表示,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合作区将加快科技要素聚集,“特别是要聚焦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需要的产业人才,加快促进国际高端人才和澳门优秀青年人才的聚集。”
在此节点上,此次峰会的开展意义重大。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副校长黄华雄认为,峰会汇集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各个高校的专家和学者,让人才走进横琴、了解横琴,有利于推动一批科研成果在合作区落地转化。
合作区的建设也带动着珠海高质量快速崛起。近三年,珠海新引进各类人才26万人,人才流入率居全国前列。目前全市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9个,招收培养博士后340余名,形成了人才荟萃、精英齐聚的生动局面。
“珠海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机遇期,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更为迫切。”张晨说,“珠海正全力营造人才友好型、青年友好型、生态友好型发展环境,期盼着更多英才来此创新创业,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