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完成和燕路过江通道南段工程,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通车,建成宁天线南延项目,实施128个老旧小区改造更新……昨天,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城建城管工作动员会,部署2022年全市城建城管工作,并公布2022年城乡建设计划,吹响新一年城建城管工作的集结号。
2022年城乡建设计划共分为六大任务485项。记者注意到,面对经济环境及疫情等因素,虽然今年城建投资计划为771.9亿元,略低于去年,但仍然保持了城建投入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作用。在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方面,保持了投资强度;在民生方面,将继续加大惠民力度。
交通高水平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完善“米”字形高铁网。
续建宁淮城际和南沿江、北沿江铁路,加快推进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开工建设扬镇宁马铁路及南京北站配套工程,持续完善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
2.完善高快速路网。
完成宁宣高速江苏段、312国道仙隐北路至绕越段改扩建工程,续建宁马高速、338省道雨花段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完善高快速公路网络,提升市域快速通达能力。
3.巩固航空水运枢纽地位。
完成禄口机场T1航站楼南指廊工程,续建南京内河港高淳固城作业区等项目。4.加强江南、江北双主城交通链接。
力争完成和燕路过江通道南段工程,加快建宁西路、仙新路、龙潭等3条过江通道建设步伐,提前谋划锦文路、七乡河等过江通道项目。
5.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建成宁天线南延工程,持续推进4号线二期、7号线等9条市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宁扬、宁马、宁滁等市域轨道项目,增强南京辐射带动优势,着力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
6.强化城乡沟通,助力城乡融合。
完成239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建成173公里乡村对外道路。
生态彰显“山水城林”底色
1.提升河道水环境。
持续推进外秦淮河、玄武湖、金川河等5个河道水环境整治工程,新开工城北生态补水系统、西玉带河幸福河湖等9个水环境整治提升项目。
2.整治14个城市暗涵。
对主城进香河暗涵、南玉带河暗涵等14个城市暗涵开展专项整治。
3.系统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完成龙袍新城污水处理厂建设,续建江心洲污水二通道、仙林污水收集系统等22个污水收集处理项目,新开工仙林污水处理厂异地扩建、城南城北污水系统管网专项排查整治等16个污水收集处理项目。
4.提升城市垃圾综合处置能力。
建成江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江北废弃物处置中心二期等工程,持续推进轿子山、水阁有机废弃物填埋场封场修复,同步开展栖霞、雨花台等区级垃圾转运站建设。
5.提高城市宜居宜游品质。
基本建成石头城遗址公园、雨花台核心景区景观提升二期等工程;加快国防园、红山动物园环境整治提升,推进明外郭生态廊道贯通,秦淮段二期及石杨路、仙尧路跨线桥等项目建设。
市政群众安居乐业,城市安全运行
1.提升路网通行能力。
完成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城市三环、岱山东路北延等城市快速路及主次干道建设; 续建建宁西路过江通道江南连接线、宏运大道快速化、中山门大街改扩建等项目,着力提高城市路网通行能力。同时,加快打通文枢西路西延、马高路北延等跨区“断头路”,提升区域联通能力。
2.集中维护道路设施。
实施大桥南路、应天大街等一批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安全设施改造及病害整治。
3.提升生活要素保供水平。
完成应天大街、热河南路等17处积淹水点整治。新改建供水管道60公里,启动燕子矶水厂扩建等工程,新建燃气管道120公里,持续开展全市液化气用户软管更换工作。
4.挖掘地下空间潜力。
完成南大苏浙运动场人防工程,持续开展江北中心区地下空间建设,实施姚坊门、十三中锁金分校等一批人防及社会公共停车场项目。
城市更新
宜居宜业
宜乐宜游
1.滨江岸线整治提升。
加快推进上元门观江平台等滨江岸线整治提升工程。
2.公共空间环境提升。
完成香林寺沟片区环境整治项目。推动新街口商圈提质升级。完成宁句线沿线环境整治扫尾。实施蓝旗街、头条巷等12个干道街巷环境提升项目。
3.开展小型城市客厅建设。
计划建成30处,打造居民家门口的文化驿站。
4.历史文化保护建设。
推进浦口火车站、颐和路历史街区保护利用项目,开展明城墙东水关等段落、甘熙宅第等文保修缮工程。
安居改善居住环境
1.完成全市128个老旧小区整治,改善小区环境品质。
2.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00万平方米,建成300万平方米,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3.采取市场化与政府主导相结合的方式,筹建180万平方米保障性租赁住房。
4.采取“留改拆”等多种治理方式,完成新增81栋在册危房治理任务。
城乡建设管理逐年推进城市体检等
试点示范
1.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鼓励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扶持省美丽宜居小城镇试点及新市镇建设,逐年推进城市体检等国家及省、市试点示范工作。
2.构建城建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交通运输数据、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等城建领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提升建管智慧化水平。
3.扎实做好建设行业管理。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鼓励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步伐,持续做好建设行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