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出炉,通过谈判首次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平均降幅创下历史新高。

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连续4年开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从此次谈判结果看,最终94种药品(目录外67种,目录内27种)谈判成功,总体成功率80.34%,目录外67种药品平均降价61.71%,而以往目录外谈判进入的药品平均降幅在50%以上,如2020年平均降幅约50.64%。

医保是我国药品市场最大的支付方,目录调整是实现医保药品“腾笼换鸟”的一次过程,有助于创新药加快进入其中。获批上市的创新药物可以通过谈判降价的方式进入,谈判也成为引导创新药降价的重要手段。

从此次谈判药品降价的幅度看,彰显国家医保局的“砍价”的能力。

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基金测算专家组组长郑杰表示,目录调整工作首要工作原则就是“保基本”,基金测算工作就是实现“保基本”的重要防线。在整个基金测算工作中,职责定位是充分评估基金和患者的负担水平,测算给出可承受的建议支付标准。

郑杰表示,基金测算的基础是坚持总量控制、严格预算管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基金可持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老百姓的保障水平,因此,在测算具体药品价格之前,最先要做就是合理设置基金预算上限,而后在预算范围内测算药品比价关系,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不失控。基金测算建立了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模型,综合考虑参保人合理的用药需求、药品临床价值、创新程度、市场竞争等因素,基于循证证据,对药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科学评估。

通过这次医保谈判,一些原本是天价药,开出了平民价,如70万元1针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经过谈判后大幅降价,已达到多数患者可承受范围之内,抗癌药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等原本年治疗费用超过 100 万元的,也经谈判全部降至 30 万元以下。

郑杰表示,按照限定的支付范围,目前国家医保目录内所有药品年治疗费用均未超过30万元。

根据国家医保局规定,协议期内谈判药品执行全国统一的医保支付标准,各统筹地区根据基金承受能力确定其自付比例和报销比例,协议期内不得进行二次议价。

目前有多家药企发布了药品谈判成功进入医保目录的消息,如吉利德科学宣布,旗下5款抗病毒药物,包括必妥维® (比克恩丙诺片)、沃士韦®(索磷维伏片)、丙通沙®(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夏帆宁®(来迪派韦索磷布韦片)和捷扶康®(艾考恩丙替片),也通过此次医保谈判,全部被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丙通沙、夏帆宁取消了医保适应症的限制,必妥维、沃士韦首次参与谈判即实现医保准入,将进一步扩大可及性,让更多患者接受创新药物的治疗成为可能。

再如诺诚健华(09969.HK)旗下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片也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以及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 两项适应证,该药是在去年12月底获批上市的新药。

浙商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报表示,通过医保谈判方式纳入医保体系是创新药销售额增长最快捷的方式,创新药物上市后快速纳入医保快速放量也有助于一级市场投资把握后续前沿方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