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产业是吉林省汪清县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全县肉牛发展8.6万头,出栏2.4万头,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乡村;同时,养牛也是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据调查,养殖户养1头公牛一年后作为架子牛卖出的利润可达5000元以上,若养殖母牛生下牛犊则会有更高收益。但随着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设立要求严格限制区域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汪清县传统的“上山”散养模式(每年5~10月份将牛放养在山上,冬季圈养或在田间散养)难以持续下去,必须加快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型。为此,汪清县通过整合使用涉农资金的方式,建成运营了东北地区单体最大的优质肉牛养殖基地,有力带动了县域肉牛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

整合使用涉农资金,解决项目资金难题

汪清县肉牛养殖产业仍停留在以养殖户家庭饲养为主的初级阶段,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型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远远超出县域养殖户、养殖企业的承受能力。汪清吉天然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肉牛养殖扶贫基地项目总投资63512.94万元,其中汪清县政府通过整合涉农资金,投入建设资金4.8亿元,主要用于项目土地整及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后,以租赁的形式与吉林省澎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公司每年按照实际投入扶贫资金总额6%上缴收益,用于汪清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可带动全县10080户、1693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

积极引入龙头企业,解决项目运营难题

汪清县县委、县政府(汪清吉天然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吉林省澎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汪清恒天然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建设、经营汪清肉牛养殖扶贫基地项目,企业投入生产经营资金1.55亿元,作为肉牛饲养所需的流动资金。现已建成饲养及育种研究中心、有机肥生产区、散系肉牛养殖区、栓系肉牛养殖区、特色肉牛养殖区、肉牛繁育区、饲料加工贮存区、隔离区;主要饲养品种有延边黄牛、西门塔尔、利木赞、荷斯坦、安格斯、海福特等;截至2020年底,养殖基地肉牛存栏已达1.6万头,年出栏3.2万头,销售收入9.6亿元,利润2.8亿元。

发挥东西协作优势,解决部分资金难题

根据东西部扶贫协作安排,浙江省宁波市对口支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肉牛养殖扶贫基地项目筹资过程中,包含宁波援建资金投入5000万元,其中,二期工程包括宁波援建资金2000万元,主要涉及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和附属工程等;三期工程包括宁波援建资金3000万元,主要涉及30栋牛舍(79630.2方米)、地磅间等建设。

逐步拓展产业链条,解决产业升级难题

汪清县肉牛养殖扶贫基地项目既是顺应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要求和林业禁牧政策要求,也是着眼长远、推动肉牛养殖和参与转型升级的主动谋划。项目的建成运营,不仅推动汪清县肉牛养殖从零星散养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圈舍养殖转变,还可以促进肉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向“种养加销”一体化经营与废物资源利用模式升级,如项目所利用的粗精饲料主要来自农作物及其加工的产品,可有效缓解焚烧农作物秸秆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又如项目所产的架子牛需求,可有效缓解牛贩子向养殖户购牛时的刻意压价问题;还比如项目标准化养殖、育肥后的肉牛可以形成稳定的出栏量,可为肉牛屠宰、分割以及精深加工奠定基础。

汪清县肉牛养殖扶贫基地项目通过整合使用涉农资金,打造了一个县域养殖业走组织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示范工程,既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做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