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新领军者对话会正式举行,天加董事长蒋立受邀出席并在分论坛上分享了天加在推动制冷行业绿色转型、赋能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举措及愿景。

自2007年以来,每年在中国举行的“新领军者年会”(Annual Meeting of the New Champions)一直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会议中的“第二支柱”。该会议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旗舰年会不同,它尤其旨在吸引新兴市场的企业家和创新者。

今年于线上举办的“新领军者对话会”继承历来的传统,强调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创业方法在推动经济、环境和技术进步方面的关键作用。本次云集90多个国家的1100多位政界、商界和社会组织领袖,围绕“在动荡的世界中砥砺前行”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同时会议针对“探索可持续商业模式,推进益于自然的城市转型”这一目标展开研讨交流。

“看得见”的节能科技力量,支撑全域绿色转型

“在大型建筑和工业环境中,制冷行业普遍存在综合能效低的现状。”蒋立介绍,建筑、工业和交通是能源消费的三大领域,也是造成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主体。其中,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35%,制冷系统占建筑能耗50%。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既有建筑规模迅速扩大,但建筑综合能效提升却较为缓慢。建筑节能工作逐渐被提上日程,2010年起我国全面推广公共建筑节能工作。至2021年,我国建筑面积已达800亿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85亿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达90%以上。然而从占比来看,由于能源利用率较低,大部分还属于高能耗建筑,建筑节能事业任重道远。

制冷系统掣肘建筑能效,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蒋立同参会嘉宾分享了一组数据:中国建筑的制冷机房的平均综合能效(SCOP)仅有3.0-4.2,均值为3.6,而美国平均综合能效(SCOP)也仅为3.5-4.5,均值为4.0。

随着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进一步明晰,建筑及工业环境的节能将成刚需,加速制冷系统的节能改造迫在眉睫。

天加竭力通过科技创新助力建筑领域制冷系统的绿色转型,提出了“建筑制冷系统综合能效提升与投资创新模式”这一系统解决方案。蒋立以“广州地铁新塘站”项目为例,介绍了该模式的应用实践与技术亮点:通过高效冷水机组与系统优化设计、高效运维结合,实现了综合能效(SCOP)达6.7。此外根据反馈数据,其节能效率相比中国平均水平可提升80%,相比美国提升65%。

为满足客户对于工作效益透明化、质量化的需求,天加将运营数据“上云”,并依托数据监测以及视频监控平台,由三方(用户方、设备方、国家权威机构)在云端不间断监测,数据无法篡改,让客户可以实时查看真实的节能数据。

在投资效益方面,“我们将过去的设备交付模式升级为带指标的EPC交付,再到合同能源管理(EMC)的商业模式,与用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投资回收期可缩短至3年左右。”据蒋立介绍。

凭借“看得见”的节能成效,该创新模式获评2021年度全球环保含金量最高奖——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值得一提的是,该模式可在中国和全球大型建筑及工业环境中进行大范围、全领域复制应用,具有社会性普适价值。

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天加作为一个深度参与者和建设者,呼吁相关利益方共同推动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通过结成利益共同体,让“看得见”的节能模式加速落地、赋能、升级。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很多新挑战,中国企业更需要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坚守本心、锐意进取,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自1991年创立以来,天加立足市场需求不断发力技术革新,解决环境制冷系统能效难题,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市政建筑、大型场馆(机场、高铁站等)、建筑楼宇(医院、商场、写字楼、酒店等)等各类建筑,推广应用于电子、生物制药、机械制造、太阳能光伏等专业空气环境制程中,为众多国际企业提供专业空气环境制程系统解决方案,在收获好评中,逐步打造成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关于南京天加:

天加创立于1991年,坚持“一个环保路径,两个事业板块”发展战略,形成以天加环境为主体的专业空气环境制程事业板块和以天加能源为主体的绿色再生能源事业板块。前者专注空气洁净极端环境领域及建筑制冷系统节能应用,后者在地热(干热岩)发电、工业余热发电、LNG冷能发电、生物质能、光热电以及储能六大主体能源市场延展。以科技创新改善生活品质,以智慧洁净环境及绿色能源为目标,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洁净环境及绿色能源的系统供应商和服务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