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野岛打卡去!”自去年9月正式开业以来,由惠州老酒厂改造而成的野岛文化生活社区屡屡在小红书刷屏,不少年轻人前往拍照打卡。

和野岛文化生活社区如出一辙,33号青年公路街区、910文化创意园等网红打卡胜地,均由惠州昔日的工业旧厂房蝶变而来。

工业旧厂房华丽变身的背后,是惠州城市更新行动的有序推进,也是惠州青年创客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初步探索,更是惠州文化创意园区的悄然崛起。

兴起

市区多个工业旧厂房蝶变升级

斑驳的墙体、硕大的水塔、巍然矗立的大烟囱,一个个保存尚好的酒缸无声地诉说着悠远的工业时光;修葺一新的书店酒吧,别致的文创产品以及其他种种,则昭示着惠州老酒厂的华丽转身。

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的惠州老酒厂,在社会经济发展浪潮的席卷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荒废十余年后,其错落有致的18栋建筑陆续迎来“重生”,锅炉房改造成上野书屋,餐饮、民宿、酒廊、咖啡店等现代文旅业态百花齐放,城市文化创意的活力在这里得到集中激活与释放。

见证惠州轻工业繁荣历程的水塔和烟囱,被保留了下来,如今成为野岛文化生活社区的标志性建筑。闲步其间,怀旧气息扑面而来,且文艺范十足,不经意间抬头,那高耸的红砖结构烟囱令人感慨万千。

这是惠州工业旧厂房变身文化创意园区的缩影。自2019年以来,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行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由旧厂房改造的文创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在惠州出现,靠着文化创意和文艺情怀,成为城市的文旅新地标和网红打卡胜地,备受年轻人瞩目。

惠州西湖边上,与祝屋巷仅一街之隔的原惠阳机械厂,同为上世纪50年代诞生的工业企业,曾为惠州三大厂之一,经过半个世纪的岁月蹉跎,2006年被悄然转卖。目前,该机械厂旧宿舍楼通过转型升级成为910文化创意园,引进了影视媒体、视觉设计、美术教育、婚纱摄影、教育培训、电竞俱乐部等多家文创企业。

“整个园区占地近10000平方米,由13栋大小不一的建筑组成。”惠州910文化创意园园区负责人周镇城介绍,园区升级后增添了不少创意元素,鲜艳搞怪的涂鸦、富有工艺感的楼梯,让这里成为年轻人拍照打卡的首选地。

近段时间,“非黑即白艺术展”正在910文化创意园展出。这是右图摄影艺术空间主办的首场展览,近百张黑白色调肖像照片给人一种时尚大片既视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慕名前来打卡。

“我在小红书刷到这个艺术展,看起来蛮高级的,很适合凹造型拍照,于是约朋友来这里看看。”正在现场拍照的黄晓夏告诉记者,一线城市经常有类似风格的艺术展览,惠州很少举办,所以这次大家都很惊喜,期待以后越来越多。

右图摄影艺术空间主理人UU介绍,艺术空间的面积在800平方米左右,希望打造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潮流打卡地。本场展览摄影板块的主题为“真”,希望向大家传达丢掉美颜滤镜、坚守本真初心的理念,“很开心首场艺术展得到大家的认可,在网络上意外走红,未来我们将不定期举办更多主题展览,让大家常看常新。”

身处港惠商圈的原惠州高高制衣厂,因时代发展的影响,不再适合作为制衣生产基地。得益于工业旧改,该制衣厂也获得“重生”,今年1月1日以33号青年公路街区的面貌横空出世,并被赋予了全新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走进33号青年公路街区,你会发现,原有工业建筑外观被翻新的同时,灵活地融入了新奇好玩的街头文化元素,以青年化视觉激活街区的每个角落,给人焕然一新之感。西部公路商店、国潮青年公园、北欧色彩工坊,街区的主题分区各具特色,各得其乐。

“这里有滑板公园、街球公园、露天岩壁,既是创意街区,亦是户外公园。”33号青年公路街区董事总经理李裕达介绍,街区主打青年潮流文化,开业以来策划举办了跨年音乐派对、纪念张国荣音乐会、首届涂鸦艺术节、王者荣耀城市赛、宠爱总动员等十几场新潮活动,希望这里成为惠州人最喜欢的潮流聚集地,大家聚在一起享受年轻有趣的生活方式。

痛点

起步晚,个别园区类似“二房东”

上世纪50年代应运而生的惠州老酒厂、惠阳糖厂、惠州电力厂、惠阳机械厂、惠阳木厂等企业,共同托起了惠州工业的崛起。

当旧式工业退出历史舞台,曾经的老厂房成为工业遗址,是不可复制的历史见证,是惠州历史文化特征重要的载体和城市历史风貌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在城市格局上,荒芜的工业遗址,与现代化的城市面貌格格不入,这些极具人文价值的沧桑建筑何去何从?保留城市的工业历史记忆,对工业遗址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重新挖掘,是大势所趋。

作为惠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惠州野岛文化生活社区、33号青年公路街区、910文化创意园等园区找准自身定位,在城市更新的文创板块迈出一大步,在不断的探索、创新、试错、总结之中,悄然完成了新旧历史的交接,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迎来了第一波可观的客流量。

但是,园区前期积累的流量如何变现?如何为园区带来实实在在的经营红利?与此同时,文化创意园如何持续保持热度,打造更多助推流量变现的消费场景?又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

记者走访惠州多家文化创意园发现,与广深等地创意园相比,各园区的入驻企业存在体量小、效益不高等短板,企业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和抱团发展。文创园区整体发展仍处于1.0的起步阶段,个别园区由于缺乏核心竞争产业,专业性也略显薄弱,给人以“二房东”的感觉。

有业内人士表示,旧厂房改造成文创园区,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翻新过程,也不是提供场地租赁的“二房东”。改造后,从工作方式、休闲方式、社区氛围来渗透影响城市生活,才是文创园区长远的生存之道。

野岛文化生活社区品牌运营总监许碧盈介绍,野岛目前已修复开发的建筑空间入住率在60%左右,入驻品牌30多个。为了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并进一步刺激消费、复购,野岛最大程度保留工业遗址先天文化根源优势的同时,持续输出差异化的文化创意活动,保持园区独特的调性和活力;在招商过程中,野岛一直在努力维持文创和消费之间的动态平衡。

在野岛文化生活社区的愿景中,文创园区不仅要引进好的企业,更要将企业从小扶持到大,参与企业孵化与产业整合。

“文创园区的运营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价值兑现过程,我们的角色是运营服务商,需要有耐心和信心培育品牌符号,与入驻商家共同成长。”许碧盈强调,野岛将挖掘、引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特色项目,提供店铺设计、IP打造、活动策划等方面的创意升级,真正发挥园区的“孵化”功能。

南方报业二八九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明在参加惠州文化创意与园区建设研讨会时表示,如何办一个成功园区?首先要关注你能拿到什么地块,地块在什么位置,这是发展文创园区的基础。

张建明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选址非常重要,最好选择工商业密集、人流密集的地方。同样的园区在不同地段有不同的命运。不要到不毛之地拓荒,要借势而不是造势,选址在有人口基础流量的地点会事半功倍。

毋庸置疑,身处惠州老城区的多个文创园区已抢占先机,享受着优越的地理位置、稳定的客流商圈,但也直面城市发展的阵痛——停车位规划不足。

目前,各园区在内部规划了部分停车位,供入驻商家和游客共同使用。但是,随着人流量的逐渐增加,各园区的停车难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如若遇上举办大型节庆活动,现有的停车位可谓杯水车薪,严重时还将导致周边道路拥堵甚至瘫痪。

惠州33号青年公路街区计划在园内建设一座7层楼的立体停车场,预计新增停车位100个左右,建设方案正在提交相关部门审批。

展望

惠州规划建设省级文创园区

2005年以来,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迅猛发展,各地大兴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风,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在短时间内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群效应。

具体到惠州,早在2012年左右,惠州曾提出在惠阳秋长打造广东(惠州)文化创意园,很遗憾未能真正落地建设。位于桥东街道东坡祠景区内的东坡亭粮仓文化创意园,致力打造惠州首个文化综合体,曾于2019广东旅游文化节暨第十届(惠州)东坡文化节前后短暂开放过,此后闲置至今。

在政策引导方面,2015年7月,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发展,机构改革前的惠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印发实施了《惠州市文广新局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管理办法》。

该管理办法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经营业态作了明确规定——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业态,具有鲜明的产业定位和特色,并已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创意企业,且文化创意企业数量占园区(集聚区)企业总数的60%以上或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占园区(集聚区)总产值/营业收入的60%以上。

在文化创意产业驶上“快车道”的大背景下,这一管理办法已过有效期一年有余,仍未修订出台新版的管理办法。

惠州青年创客张剑认为,文创园区承担了文化创意、城市改造、市民休闲等功能,做得好的话,一定能让人流连忘返。一座城市文化创意园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这座城市的格局和发展模式。

当前,惠州文化创意氛围不足,创新力度不够,文创企业小而零散,未形成规模效益,与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今年5月出台的惠州“十四五”规划提出,发展壮大现代文旅经济。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快建设岭东雄郡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建设省级文创园区,谋划建设电竞产业园,培育百强文旅企业,持续壮大文旅产业规模。

假以时日,我们或许可以看到,文创产业要素高度集聚的文创园区,不仅仅是生活气息浓郁的文旅新地标,更将成为推动惠州城市建设的创新高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