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腾冲银杏村一片金黄色,宛如美丽的童话世界。银杏村房前屋后、村里村外有连片的银杏1万余亩,共4万余株,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有1200余株,已成为云贵高原最古老、最集中、面积最大的银杏古村落。有诗赞道:“树木树人六百春,拔地参天荫子孙。岁月流金秋色里,中国银杏第一村。”
六百年传承的“绿色银行”
腾冲银杏村历史源远流长。据考证,远在宋、元时期,这里就有少数民族居住,并世世代代种植银杏树。
如今,银杏在江东社区十个古村落均有分布,形成了江云、陈家寨、坝心、四合四大古银杏群。2007年12月,银杏村对百年以上树龄的古银杏树进行普查,树龄300年以上的有200余株。树龄最大的那棵有1300多年,树高29米,树围6米,树冠16米×18米,被命名为“银杏王”。银杏村对50余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古银杏树实行了挂牌保护。
江东社区六百年来孕育出了自己独特的银杏文化,银杏树被赋予了很多文化内涵,被誉为“生态树”“长寿树”“养老树”“和谐树”“爱情树”“感恩树”。世世代代的江东人,奉行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古训,子子孙孙精心守护,持续不断地在房前屋后和大路小巷旁种下了许多银杏树,共享银杏果,这一习惯传承至今。
银杏村还有新婚夫妇种植银杏树的家风家规。新婚夫妇,不仅要对家中的银杏树鞠躬、跪拜,在蜜月期间,新婚夫妇还要亲自种植银杏树,寄寓百年好合、果实累累、发枝发叶、后裔蕃昌。村民介绍,江东社区银杏树还是邻里和睦的纽带,每年,村民收白果后,都会送点给周边栽公树的人家,感谢公树传花授粉;自家伸展到隔壁家土地或者庭院空间的银杏树枝上结的果,一家一半互惠互利。
银杏村的银杏按树冠分类有塔形、立枝、垂枝,按种子分类有长子银杏、圆子银杏、佛手银杏、飞边银杏等类型。银杏村的银杏果圆而大,颜色翠绿,味香甜糯,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其中的上品,市场价每公斤最高达120元,是一般银杏的4~8倍。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银杏村历经600年风雨,造就了缀玉披金的杏林秋色。人与银杏相生相伴,人与自然高度和谐,江东人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起美好家园。
“金叶子”飞进家家户户
仅有一千多户人家的银杏村,拥有三千多株古银杏树,加上现代栽种的三万多棵银杏,每当秋末初冬,银杏村便被金黄色的银杏叶覆盖。秋风徐徐,半空撒金,缤纷如黄蝴蝶,形成一村一景、一户一景、一步一景的生态景观。
由于受多种条件制约,江东村曾经是固东镇最穷的自然村。十多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东社区依托特有的连片古银杏树林,发挥“山、水、林、瀑、峡”自然资源优势,不断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闯出了一条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群众致富的新路子,村民切切实实地端上了“金饭碗”。
“村庄变景区,农舍变旅馆,村民变导游”。江东围绕“一叶、一果、一居、一绣”,实施“四大工程”,把赏“银杏叶”、吃“白果宴”、购“白果礼”、住“银杏家”做成产业链。以做“白果宴”出名的农家乐户数从2008年的8户发展到2019年的168户。民居旅馆床位从20个增至1632个。如今的江东,就连掉落地上的银杏叶都变废为宝,老人们将其编织成花环出售,每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
2020年,银杏村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000余万元,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万元以上。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江东社区也成为腾冲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示范点。
银杏小镇列入“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后,以“七彩梦幻、四季江东”为总体定位,以“一叶染黄岁月,七彩光耀四季。阡陌倒映乡愁,庭院温暖光阴”为形象定位,营造“春看花、夏耕田、秋摘果、冬赏景”的四季旅游氛围,高起点、高标准、宽视野编制了特色小镇发展总规。
银杏树当上“形象大使”
银杏树因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种植地域从农村扩展到了城市,腾冲市一条条城区主干道变成了银杏大道。夏季绿意盎然,秋季“幸福果”累累。
而江东村的糯白果品质优良,在腾冲得到大量种植,2015年注册“江东糯”品牌,深受市场青睐。
深厚的历史积淀、20多年的大力发展,腾冲在银杏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和银杏文化的保护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国际市场无论是对银杏鲜果还是银杏叶及其制品的需求都在不断扩大,银杏的综合开发利用前景更加广阔。
2019年,银杏树被确定为腾冲市的“市树”,成为代表一座城市文化底蕴、人文景观、精神风貌的植物形象大使。
银杏村600年的坚守,在高黎贡山下的火山台地上,谱写了尊崇自然、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奇故事,打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云南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