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游府西街小学在三年级展开了一场基于水稻劳动实践活动的跨学科课程开发与实施。虽然不同班级上的是不同学科的课程,但都围绕水稻主题展开,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感觉新奇有趣。
据了解,今年六月,游小的孩子们挽起袖子,插下一棵棵绿油油的水稻秧苗。十月,他们又拿起镰刀,亲手收割一串串黄澄澄的稻穗。插秧、生长、抽穗、扬花、灌浆,再到成熟、收割、脱粒,最后做成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历时半年的“水稻课程”即将接近尾声,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当天学校在三年级展开了一场基于水稻劳动实践活动的跨学科课程开发与实施。
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学课上,老师围绕此前孩子们收获的水稻,引导孩子们解决数学问题,计算水稻收获的数量;美术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通过触摸、观察了解水稻的外形特点,并带着孩子们用水稻秸秆创作拼贴画;英语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交流水稻的生长过程; 音乐课上老师教孩子学唱《稻香》……
游府西街小学副校长穆骏说,本次活动让劳动教育不止步于实践,从校园楼顶农场再次延展进课程,老师们以劳育为基、以水稻为题所展开的跨学科学习设计,为“双减”后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穆骏介绍,学校的劳动课程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跨学科课程:将劳动课与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进行融合,比如开展水稻种植,在让学生收获水稻的同时吟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如将水稻的秸秆收集起来,让美术老师带领学生们用稻秆、稻壳作画。二是基地课程: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寸空间和功能室,开设了种植园、厨艺室、缝纫室、木工室等,学校依托4个劳动区域,设计相关劳动活动与课程,让孩子进行完整的劳动体验。三是实践课程:以学生小学阶段的6年为周期,根据每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分别为72个月每个月设计一个劳动内容,之前有视频指导,之后有学生的劳动反馈,形成一个劳动养成的闭环。
“通过实施一系列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劳动课程,我们发现孩子们更爱劳动了,动手能力也更强了,在劳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穆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