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今日在大理古城正式开幕,活动时间将持续至10月31日。

从2009年开始,大理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国际影会。从最初的“影像看世界,典藏看大理”,到全面升级为“摄影界的南博会,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大台”,大理国际影会已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节庆文化品牌之一,得到了国内外摄影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展出600个展览2万余幅作品

此次影会以“生活在别处——重构与距离”为主题,策划展出600个展览、2万余幅作品。本届影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除了线下展览,还将采用720度高科技全景摄影技术,携手网上同步云拍卖交易台,共同打造网络沉浸式云展厅,从空中到地面、从室外到室内,完整保留数字展览,打造永不闭幕的摄影展。

此外,还有“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大展”“生物多样大展”“大理国际影会嘉年华”“十位摄影大咖线上直播带你云观展,八位大咖出席公益大讲坛”等诸多亮点等你来看。

具体安排为,第一阶段:定于8月13日至17日举行。包含洱海生态廊道展区(CBDCOP15生物多样大展)和大理古城复兴路步行街展区(“魅力大理——我家小康”手机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第二阶段:拟定于9月27日至10月31日展出。包含杨丽萍大剧院(含52art广场)展区(协会展)、大理石空博物馆展区(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大展)、大理古城文庙展区(院校展)、大理市博物馆(杜文秀帅府)展区(院校展)、大理摄影博物馆展区(画廊展)、洪武路188号展区(国际邀请展、国内邀请展、机构展、画廊展、报名展),期间洱海生态廊道展区将继续展出。大理旅拍推介会、大理国际影会嘉年华延期至10月举办。

两个户外展带你领略大理魅力

洱海边,阳光下色彩斑斓的巨型画布,舒展在翠绿的草坪上,各类珍稀动植物与大地一起谱写造物主的杰作。古城里,一张张透露着十足生活气息的照片,融入人来人往的街道,定格大理的绝美风光与风土人情。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世界永续发展的时代主题,洱海生态廊道的“大地艺术”生态大理专题展,是大理国际影会的全新尝试。巨幅的自然生态摄影佳作铺大地,与秀美的苍洱风光、传统白族民居交相辉映,将艺术回归于自然,展现“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生态之美。

“也就只有大理、洱海边,才能让这些精彩的摄影作品找到理想的栖息地。远远看去,它们就如同本来就生长在这里一般,现实和艺术交织在一起,让我有些不知置身于何处的恍惚感。”从福建来大理度假的陈先生是一名美术老师,他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形式的影展,享受这样的视觉盛宴,不虚此行。”

古城里,两个年轻姑娘对一组获得一等奖的《原生态的婚礼》摄影作品产生了兴趣,在下关上班的羊羊说:“我俩都是大理人,但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婚礼。”这组照片由摄影师彭晓侠摄于巍山县大仓镇琢木郎村,展现了一场非常原生态的彝族婚礼。彭晓侠告诉记者:“琢木郎村彝族是南诏后裔,受哀牢地域、南诏历史、传统俗的影响,这里的彝族婚俗始终非常原始。妇女独特的南诏宫廷服饰装扮延续至今,婚礼礼数多、程序繁琐讲究,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应该被更多的人认识,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也是我作为摄影者的责任和义务。”

从祥云过来的杨女士看着一幅名为《自力更生》的摄影作品,照片里村民收白芸豆的场景勾起了她的回忆:“8月份正是收白芸豆的季节,以前我干活最快了,妈妈的一碗炒豆子是我在哪里都吃不到的味道,这两年在古城给游客编五彩绳,不干农活了,换一种方式自力更生。”本报记者刘文波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