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人民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全民健身工作迈向更高水平,助力本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市制定了《天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2025年目标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得到全面提升

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面覆盖

全民健身活动更加普及和丰富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保持45%以上

新建改建体育公园10个以上,社区体育园500个,健身步道150公里以上

共享

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推动社区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加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社区体育园(智慧健身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及多功能运动场、冰雪设施等建设。倡导复合利用模式,鼓励社区体育设施与文化、残疾人康复、学校等场地设施共建共享。

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校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工作。加强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可用于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指引”,建立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场地设施的政策和运行机制,按照国家在建设土地、委托运营、减免税费、行政审批等方面的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扶持。

探索

慢病运动防治

纳入医保

整合公共卫生、养老、残疾、教育等资源,推动在社区医疗机构中建立社区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健身与健康融合示范基地、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服务站等,建立面向不同人群的体质健康监测、运动处方、健身指导、慢病预防、运动康复治疗等的新服务模式。在医疗卫生系统开展运动处方指导师的培训与推广,增加运动促进健康门诊服务。探索将慢病运动防治技术和手段纳入医疗保险。

青少年

落实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建设“青少年儿童运动健身指导服务平台”,开展针对青少年儿童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开展青少年儿童不同群体的体育活动和成长发育专项指导。加强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工作,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社区、公园、户外休闲场地配建适合青少年儿童的体育设施。

着力提升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水平,引导学生从小形成健身习惯,锻炼健康体魄。保障每所学校按需配备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练员,学生每天校内、校外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充分依托体育社会组织、体育院校、青少年宫、社区健身中心,建好建强青少年儿童体育校外活动营地。加强体育特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儿童体育俱乐部等建设,鼓励特色发展,突出“一校一项”“一校多项”。创新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体系,鼓励举办各类运动项目的校际联赛、俱乐部联赛、青少年业余赛事。

老年人

提升适老服务

设施建设

提升全民健身服务适老化水平。加强社区健身场地设施适老化规划与建设,推广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方法。依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健身中心等,加强对老年人群体开展健身活动与健康促进、慢病干预和康复治疗的指导。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工作者的培训中增加老年人健身指导及服务的培训。广泛开展老年人健身活动和赛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