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湖面上,一株株金色的池杉树影婆娑; 泛舟湖中,只见各种鸟儿或站立枝头,或群起盘旋……13日上午,秋高气爽,位于六合区程桥街道与安徽省来安县雷官镇交界处的池杉湖湿地公园里,“追鸟人”周强已经在此守候了4个小时,只为记录鸬鹚捕鱼的瞬间。
今年64岁的周强是江北新区大厂街道居民,同时也是一位拍鸟达人。15年来,他每年拍摄15万多张照片,用相机记录下了170多种鸟类的灵动身姿。
“你看今天园区里面的摄影达人很多吧,都拿着‘长枪短炮’。”周强说,每年这时候,上万只鸬鹚是候鸟的“先头部队”,鸿雁、斑头雁以及白眼潜鸭、翘鼻麻鸭、赤麻鸭等部分候鸟也会留在池杉湖过冬,常年在此定居和经此迁徙的鸟类达到了100多个品种,数量超过10万只。
园区游客服务中心的一间展厅内悬挂着几十张周强的摄影作品,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青头潜鸭,有一对相伴而飞的灰雁,也有栖息树梢四处张望的鸬鹚。
让周强印象最深的,是一张青头潜鸭带着幼鸟觅食的照片。青头潜鸭为全球迁徙性鸟类,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上的极危物种,因为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且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干扰,全球数量不足千只。此前,池杉湖及南京地区湿地从未出现过该生物。2018年4月,周强在池杉湖首次发现青头潜鸭的身影。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头潜鸭的习性和规律,周强研究出一种水中拍鸟棚。鸟棚实际上是一个木箱子,沉入水中后两边挂上相应的负重,人站在箱子里正好可以和水面齐平。借助这个“神器”,周强可以在水中随时划动箱子,找到最适合的角度和位置,他拍摄了青头潜鸭近年来在池杉湖觅食戏水、筑巢产卵的诸多画面,“现在它们已经在池杉湖‘安家’了,还生下了七八只小崽子,每年到了时间都能看到。”
鸟类是反映生态环境的“晴雨表”,更是最好的“环评师”。在周强看来,南京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鸟儿最有“发言权”。“我小时候,在大厂地区只能看到麻雀。现在是走到哪都有鸟,而且品种多,成群结队。”周强说,过去想拍一种鸟,可能等十几天都未必能等得到,如今基本上想拍什么,都能在南京找到它们的踪迹,包括一些稀有鸟类。
周强的经历和感受,也得到了数据的印证。今年,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发布了湿地鸟类调查报告,报告记录南京首次系统性调查9处主要湿地鸟类的分布状况。此次调查,团队共记录鸟类154种,分布有《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2种、易危4种、近危物种5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8种。“鸟类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说明南京丰富的湿地资源以及不断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保障了区域生物多样性。”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茂松副教授说。
各种鸟类纷纷来“徙”、展翅群飞,离不开湿地生态持续向好。“十三五”期间,我市在长江流域大力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共计修复湿地1.72万亩,其中包括长江湿地7600亩;同时建设了9处湿地公园和17处湿地保护小区,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8.6%,已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