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下称“港大深圳医院”)成立,成为深港合作和改革创新的典范。2011年7月签订的合办协议于今年7月到期后,又续约至今年12月底,下一步的长期合办约定目前还未敲定。

港大深圳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近日回复第一财经记者称:“具体等深圳市政府的通知。”

港大深圳医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引进香港大学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医院于2012年投入使用,投资规模约40亿元,占地面积1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

11月24日,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0年来医院有很多成绩,应该为此骄傲,相信合约方面不会有问题,医院一定能继续运营,但港大与深圳市政府需要多点时间商讨。

“长期以来深圳医疗资源相对欠缺,充分利用境内外医疗资源是深圳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重要方式。”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个前提是深圳有经济实力提供这样的条件。港深医疗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优势互补,双方受益。”

深圳需补上“要做而没有钱做的功课”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常住人口达1756万人。在这座超大型的一线城市,充足的医疗服务是刚需,深圳近年来也一直在加大投入补齐医疗方面的短板。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末,深圳市(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下同)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686家(不含544家非独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比上年增加227家,其中医院144家;全市床位62904张,其中医院病床57642张;全市拥有卫生工作人员130324人,增加4.2%,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26万人,注册护士4.62万人。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各地统计公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等官方数据,统计了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4个直辖市的医疗数据后发现,在上述19个城市中,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3人以上的城市共有16个城市,其中南京达6.75人,居首位,但深圳的这一数据仅为2.43人,排在倒数。

从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看,深圳为3.58张,该数据同样在统计的19个城市中排在末尾,排名靠前的哈尔滨、沈阳、重庆、武汉、成都、长春、济南、杭州等该数据皆超过了7张,4张以下的仅有厦门和深圳。

从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来看,统计的19个城市样本中,超过万家的城市有3个,分别是重庆、成都和北京。四个一线城市该数据分别是北京11211家、上海5905家、深圳4686家和广州4629家。

从全年总诊疗量来看,深圳2020年共接诊9001.8万人次,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是1.93亿人次、2.41亿人次和1.26亿人次。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刘沐芸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深圳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建设医院、大学等民生工程,补上过去城市建设初期“要做而没有钱做的功课”。

全国招“医”

深圳史上最大规模建医院计划已开始全面加速。“十三五”期间深圳规划了117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新、改、扩建33家医疗卫生机构,新增三级医院23家、社康机构125家。

到2025年,深圳的每千人口床位数将达到5.2张,千人医生数达3.5人,三级医院增加到60家,三甲医院增加到30家,争取有5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6个专科进入全国前十,15个专科进入全国前三十。

近日,深圳市卫健委在官网发布《2021年深圳市卫生健康系统人才招聘公告》,深圳大举建医院、扩平台的同时,还要向全国巡回招“医”。官方数据显示,深圳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别向全国招聘医疗人员1691人、3934人、5873人、7125人和7734人。

近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在上海发布复旦版《2020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首次进入全国医院综合百强名单,这也是深圳首家进入百强榜的医院。

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些年深圳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很重要的因素是有深圳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充分利用了境内外最优相关资源。这是捷径,也是资源整合的重要路径,值得总结推广。

其中,深港医疗合作也必将是促进深圳医疗发展的重要助力。刘沐芸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在深圳有一家符合国际医疗质量体系和国际药品储备的临床医疗中心,不仅能带动本地医院的医疗体系、医教研协同,也为国际医疗合作提供借鉴和示范。

刘沐芸表示,一个城市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有围绕着这个城市“人”的需求,比如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而这些投入都需要钱,2020年深圳GDP已达到2.77万亿元,是时候补齐与深圳经济水平和常住人口数量相匹配的其他建设,为下一步经济再发展打好人文基础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