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电商平台侵犯消费者权益相关问题报告》,对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网易严选、唯品会等七家电商平台相关条款及功能进行调查,发现电商平台存在强制收集个人信息、社交功能套路深、诱导消费等多种问题。
个性化展示强制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调查中,七家平台均将基于个性化展示的商品、服务的展示浏览功能与用户协议捆绑,要求消费者默认同意接受平台收集处理消费者的设备信息、服务日志信息、浏览搜索记录等非必要信息,以便平台通过消费记录和习惯向消费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商品展示。
这种个性化展示功能看似便利,实则限制了消费者浏览及购物自由,如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成功后,基于大数据的推荐,依然会频繁收到已购产品的推送,既不智能,更影响购物体验。在研究个性化推送能否关闭时,七家平台在用户/隐私协议中均明确表示如消费者不愿意使用相关推荐可以关闭个性化展示。
但省消保委发现个性化展示关闭功能隐蔽、不易寻获,与平台默认注册及同意开通相关功能相比,消费者处于权利义务不平衡地位。此外,平台只提供了个性化展示关闭功能,而未提供信息收集终止功能,即消费者即使选择关闭定点推送,其消费习惯、搜索记录等信息依然在被强制收集状态下,个人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第三方共享信息条款有待完善
调查发现,七家平台在隐私政策中均要求消费者同意其向第三方共享用户个人信息。且电商平台在条款中强调会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做去标识化处理,并在其隐私政策中表示他们向第三方共享消费者信息是基于合法、正当、必要、特定、明确的目的。但去标识化的所有流程都被隐藏于平台的“内定规则”之中,消费者甚至无法查证平台是否真的采取相关措施,相关隐私政策真实性无法求证。
诱导消费者问题饱受诟病
在调查中,省消保委发现,部分电商平台存在诱导消费、玩弄文字游戏、虚假宣传的行为。如显示免费领取商品,吸引用户参加活动,使用“大额红包”“前××名幸运用户”“仅需一名好友助力”等宣传形式使消费者误以为免费商品唾手可得,并且显示为“超容易模式”,通过不断误导及心理暗示,使消费者认为可以轻松达到相关活动条件,实现提现或免单优惠,从而不断花费时间及社交成本,实际上成功率较低,消费者所付出的成本与其宣传已不成正比,涉嫌虚假宣传及误导消费。
根据江苏省消保委网络舆情分析,今年以来,诱导消费者问题相关的负面舆情共计18464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现活动问题集中,其中现金大转盘、守卫现金、天天领现金、大额红包等活动先给一定基数,诱导转发链接邀请好友助力,提示“马上提现”,多次助力无果,被指涉嫌虚假宣传。二是领取、使用优惠券难,人为给优惠券设置“门槛”,涉及故意取消使用优惠券的订单、尝鲜卡无门槛优惠券领取难等。三是0元购、砍价免费拿、免费领商品等遭质疑,砍价提示第二件免单,实际只给代金券或者多次购买砍刀却无法砍价成功,引发消费者质疑,还有网友提出平台0元购后直接寄货,待发货后再利用免密支付扣款,容易误导老年客户等。
据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