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党员,我是医生。我应该在最前面。”
5月27日,南海出现首例确诊病例,面对新一轮疫情,南海反应迅速,一方面锁定重点区域切断传播链条;另一方面通过全区全员核酸检测,织密疫情防控网。
在最艰难的时候,总有南海医生的身影。无论是中医、西医,或是平时与肺炎完全不相关的科室,全部积极参与到抗击疫情的一线。
8月19日,佛山市南海区名医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公布2021年带头人及以上层次“南海名医”名单,199名医生获表彰。他们代表着1.8万多名南海医疗从业者的坚守与期待。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南海区就率先开展“南海名中医”“南海名西医”评选,先后评选出两届南海名中医和南海名西医。
“名医工程”的实施,优化完善了南海医疗卫生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机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南海“名医天团”不仅充分发挥带头人的作用,为全区医疗人才提供了高质量的培养渠道,更为群众的健康搭建起很好的屏障,助力提升了南海这座城市的安全感。
防疫一线的医者情怀
“我们内一科的所有医护人员都跟着我上了,医院从其他部门也调了很多的人手过来支援我们。”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1月28日,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的隔离病区启用。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申海燕临危受命担任隔离病区主任,她二话不说扛起全院这一抗疫核心地带的管理和救治责任,顾不上感冒高热体温刚刚稳定的儿子,便拉着行李箱返回岗位并迅速投入临时隔离区的筹建和运行管理中。
“我们队伍里好几个都是年轻的小姑娘,面对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和未知的风险,她们丝毫不怕,我真的又感动又心疼。为了节省原本就不够的防护用品,每一套防护服的有效使用期限是8个小时、她们就将其穿够8小时。整整8个小时,在隔离病房内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就算是冬天,出来之后也是全身湿透,但是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申海燕回忆着2020年那段与同事们并肩战斗的日子,不禁哽咽。
“当时医院既无传染病区,也没有感染病区设置经验。”但在医院各个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申海燕查文献查制度,咨询上级医院专家,从调整病房布局及环境改造,到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合理配置医护人员、规范工作流程等各个方面同时着手,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让隔离病区顺利运行。
隔离病区开始运行之后,申海燕24小时不停歇的连轴转,事情多且强度大,但她一声不吭扛下来,哪怕受凉出现频繁腹泻也只是休息半天,症状稍好转后马上投入临床工作中。在申海燕的带领下,整个团队不惧风险,顶着压力,高质量完成各项诊疗工作并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
2020年10月,在广东召开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申海燕荣获广东省抗疫先进个人奖。今年,她被评为“南海名医”。
如申海燕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南海名医”还有很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魏成功就是其中一个。
魏成功长期从事呼吸临床诊疗工作,对呼吸常见病、疑难危重病及传染病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2020年初疫情暴发,身为院长,他迅速成立了由感染科、呼吸科、急诊科、ICU、康复科等科室组成的新冠肺炎病毒诊治专家组。从制定诊疗方案、配备医务人员、重启发热门诊的24小时接诊,开辟隔离区、康复科搬迁、感染楼的改造、疑似病人的甄别筛查,到确诊病人的转送,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今年5月,新一轮疫情来袭,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承担了广州相关病例集中隔离场所医疗工作、隔离场所人员就医救助及南海区桂城街道大规模核酸采集任务。在一线医务人员严重紧缺的情况下,魏成功又一次冲在了最前线。
“我是医务工作者,疫情来临的时候站在最前面,这是应该的。”白天,魏成功要优化接诊流程,落实隔离、留观、治疗等措施的实施;晚上他加入大规模核酸采样点开展工作,经常奋战至深夜。在魏成功的带领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核酸检测跑出了“加速度”。
自2021年5月28日至7月1日,该院共派出了78批3321人次,先后到33个采样点完成了63.86万人次的核酸采样。
在抗疫一线,“南海名医”不仅彰显了医者的使命与担当,更是用自己娴熟的医技帮助疫情中生病的患者一次次转危为安。
科研一线的医者力量
6月30日,总投资超过30亿元打造的南海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完成首批科室搬迁,医院地点从桂城转移至狮山。仅仅20天之后,医院又举行了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揭牌仪式。
南海区人民医院院长关紫云介绍,医院将以急诊急救和癌症中心为切入点,重点做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满足老百姓就诊需求。
作为“南海首席名医”,关紫云从事急诊临床工作近20年,对各种疑难危重病的抢救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擅长呼吸危重症及胸痛重症的救治工作。2018年4月26日,由南海区人民医院牵头的南海区胸痛中心联盟正式成立,共29家医疗机构加入联盟,其中公立医院15家。
作为佛山市南海区急救医学学科带头人、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叶镱认为胸痛中心的成立非常有必要。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位急性胸痛病人在医院挂号时就倒下了,医护团队立刻为其做心肺复苏,病人最终转危为安。这样井然顺畅的急救流程,在南海区人民医院已是常态。
“早在南海区‘名医工程’实施前,我们就瞄准了做全区域大急诊的目标。”关紫云回忆说,2016年7月,南海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认证,成为当时佛山市第一家、珠江西岸第一家、广东省第6家中国胸痛中心,在佛山市内起到了示范效应。
在关紫云、叶镱等人的带领下,南海区人民医院以急诊先锋之姿,在区域内形成带动引领作用,培养出了一批急诊急救人才,并打破多项技术空白。
2017年9月,南海区全面启动“名医工程”,每三年评聘一次区级名医,每年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用于扶持名医队伍的建设。首届“南海区名医”于2018年7月产生,共评选出各层次名医462人,其中首席医学人才10人、名中(西)医28人、医学带头人54人、医学骨干354人、“特聘名医”16人。
首届“南海名医”的首席名医、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党委书记林纯莹已从事心血管专科医疗工作33年,是国内最早开展心脏起搏技术的专家之一。
林纯莹刚到省医南海医院工作时,发现医院心血管整体专科实力还较为薄弱,为了快速发展心血管专科,她引进省医专家团队进驻,成立省医专家门诊,自己也参与门诊出诊,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省医医疗水平。
2020年,林纯莹指导并带领省医南海医院医生开展房颤中心建设;2021年,她带领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心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率先开设起搏器程控随访门诊。“依托广东省人民医院最具品牌和影响力的心血管专科,医院目标建设成为国内领先、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化三甲综合性医院。”林纯莹表示。
目前,在林纯莹的带领下,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已成立南海首个心脏外科,创建房颤中心、胸痛中心、标准化代谢病管理中心和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4大中心,构建跨区域专科分级诊疗体系。
“南海名医”奋斗在提升南海医疗水平的各个领域,他们是“领头雁”也是执行者。
打造更有技术更有情怀的“名医团队”
今年初,佛山市南海区面向全球发布《南海鲲鹏人才计划》,提出深入推进“名医工程”,实施医卫人才“521计划”,5年内培养500名全科医生,200名临床领军人才、100名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中青年拔尖人才。
早在2019年,南海区为了充分发挥南海区内名医的作用,让名医理论更好发挥与传承下去,就启动了名医工作室的建设。2019年8月19日,由41个成员组成的南海名医工作室联盟正式成立。
作为名医履职的载体,名医工作室由冠名名医主持工作,组织架构为1+1+1+X,即冠名名医+学科带头人+医学骨干+有培养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组成,其中每个工作室包括2-3名外院人才,承担了发挥、传承、帮扶、培养人才梯队的重任。
“名医工作室有计划地培养成员,尤其是培养年轻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中医师金军说,工作室在两年多时间内已培养多名科室骨干,其中一位已经成为科室副主任。
金军觉得,成为“南海名医”,并成立名医工作室,有责任带领南海区医疗进步。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金军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她自拟的“扶正抗癌1方”“扶正抗癌2方”“健脾和胃方”“滋血升白方”等院内协定方,临床获得较好疗效,近年来中药饮片使用量一直保持在全院第一,受到同行及患者认可。
对于金军自身而言,再次获评“南海名医”更是极大的鼓舞。“下一步,我要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实时更新自己知识体系,同时也会继续言传身教,更细致带教年轻医生。”
南海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名医工程”的实施,优化完善了医疗卫生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机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极大鼓舞了队伍士气。近年来,南海区卫生健康系统先后有1人获评省医学领军人才、4人获评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1人获评省名中医;2人获评市名中医,4人获评市名医,19人获评为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43人获评为市医学骨干人才。
目前,南海已建成由15家公立医院(其中三级医院6家、二甲医院7家、一甲医院2家)、1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成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形成15分钟就医圈;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约1.8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近900多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970多人。
如今,“名医团队”还在不断壮大,朝着更高精尖的医学领域往前走。也正是他们,用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给了南海不惧危难的勇气和底气;用坚定勇敢、奋力搏击,在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撕开了一道光明的口子;用医者滚烫的誓言,给予群众内心最大的安全感。
■相关
走近第二届“南海名医”
8月19日,第二届“南海名医”评选名单出炉,共评选出首席名医层次19人,名中(西)医层次39人,带头人层次141人。
在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走近第二届获评的“南海名医”,倾听他们的故事,了解医师群体对南海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徐亚非
徐亚非从事骨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主攻方向是各类骨科疑难杂症。擅长四肢、关节、脊柱创伤骨折的修复与重建,人工关节置换,断肢再植,手指再造,各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手外伤术后功能重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阶梯化治疗。
徐亚非始终将培养年轻人当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先后培养了规培医生5名,硕士研究生4名,带教和指导进修生、规培生和实习生超100人,指导和帮助下级医生每年开展各类复杂的创伤手术将近500人次。
此外,徐亚非经常深入到社区、企业、厂矿、学校等,开展各类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围绕创伤院前急救知识展开培训。2018年来,他先后带领团队到100多家社区和企业开展了创伤急救知识的培训,有效地减少了伤残率,受到了企业、厂矿热烈的欢迎和社区的一致好评。
作为一名党员和医务工作者,徐亚非始以患者为中心,扎根基层,恪守本职。同时,作为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院长,徐亚非还有更重的责任和更高的追求,他希望通过这样“南海名医”这样一个殊荣,进一步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带动整个医院形成发展专科和专病、重视专家的良好氛围。
◎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粟漩
粟漩是广东省第二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对象,曾连续5年担任国家级重点康复专科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她先后师从武连仲、赖新生教授、符文彬教授等针灸名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她对中医的认识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以“调神健脾”为理论核心的临床诊治方法论,擅长各色特色针灸方法和中医辨证论治。
粟漩认为,中医是易学难精的一套学术理论,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的认识方法论的途径是不一样的,中医是往大的整体的方向去看。而有些人则想用西医的那套理论来解释中医。就像文言文,读起来觉得生涩难懂,如果把它转化成现代语言,就简单易懂多了。中医也一样,它只是暂时没能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但并不代表中医不科学。
工作中,粟漩尤为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如果遇到的患者是来初诊的,粟漩会先花10分钟全面了解患者症状。从医20余年,粟漩不断地吸取过往的经验教训,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关注患者的情绪,最后才针对性采取治疗方法。
粟漩表示,在深奥的中医学问里面,学得越多,越觉得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深入了解。作为“南海名医”,更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医学技能,去帮助病人走向健康。
◎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高立华
高立华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近30年,在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髋发育不良、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运动创伤、各类型骨折、关节脱位,以及其他各种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丰富实践经验。他主持课题10余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论文30余篇、SCI论文3篇。
去年加入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之后,高立华为了做精做强专业,对医院骨科进行了重新的组建,形成8个专业组的分区。他认为,骨科从颈椎做到腰椎,所涉及范围广泛,设置细分专业有利于医生更好的服务病人。在传帮带方面,高立华定期到手术室去,对年轻医生进行现场指导和带教,使他们尽快掌握一些特殊的或有困难手术的手术技巧和方法。
在高立华的带领下,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骨科整体专业能力迅速提升,接下来,高立华将带领团队持续开展进修学习。他表示,去年团队中一位医生已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修,后期还会继续安排医生进修,不断提升医院整体专业水平。
◎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主任医师刘长庚
2008年7月通过南海区人才引进计划,刘长庚投身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口腔科工作,担任口腔科副主任、口腔科主任医师。作为第一届南海区名西医中唯一的口腔专业医生,刘长庚与其团队共同努力,将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口腔科发展成为了南海区“十三五”医学重点专科、南海区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和南海区口腔健康指导中心。目前,该中心已经成为南海区口腔医疗行业的标杆。
近几年,刘长庚先后指导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2名、正畸专科进修生6名、口腔医学大专和本科实习生20余名,并连续撰写了10篇关于口腔保健的健康科普文章,由南海区高才会陆续发表。他多次参加由南海区人才办、南海区博士联谊会、桂城街道大德社区、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党委等各部门组织的“博士名医下基层”“健康服务进社区”“全国爱牙日宣传”“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
刘长庚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为医院口腔科出力,科室医教研同步发展,争取成为佛山市重点专科。同时,要培养更多的研究生、进修生和实习生。其次,将继续利用好名医工作室这个平台,培养和指导更多兄弟医院的口腔同行医生。此外,还将参加更多的扶贫、义诊、健康宣教、志愿服务,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