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15%;灾后群众有效安置时间缩短到10小时内……11月4日,我市召开“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解读《南京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含安全生产)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作为应急部门新组建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与高质量安全发展相适应、与省会城市首位度提升相匹配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成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

上线“181”危化品流向管理模块

南京是全国唯一重化工省会城市,做好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监管,一直是重中之重。

据介绍,我市将上线“181”危化品流向管理模块,强化危化品使用环节“前延后伸”监管。紧盯重点区域,每年组织对全市466个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开展“地毯式”全覆盖隐患排查治理,定期开展大型油气储存基地和储罐区安全风险评估整治,深入开展虚假冠名、新情况新问题和安全评价机构执业行为专项排查整治。此外,我市还将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并执行危化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积分管理办法、统筹解决全市危险化学品储存问题的意见和危化品禁止、限制和控制目录等制度性成果,构建多维度的危化品共治格局。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实现对全市唯一化工园区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的整体封闭化管理,加强对进出园区车辆的安全管控,建设危化品专用停车场。

开发城市灾害风险耦合预警模型

今后五年,我市将加快推进智慧应急管理信息化迭代升级,分专题开发跨部门城市灾害风险耦合预警模型。

推进应急预案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建设工作,紧贴实战化场景,全面完成市级各类专项应急预案数字化改造,推进区级重点应急预案和高危行业、企业应急预案数字化改造。

在提升应急指挥信息化保障水平方面,将实现公安、消防、卫健、建委、房产等20余个主要应急联动单位的实时视频会商;打造“一体两翼”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基层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小型便携式应急通信终端配备率达到100%。

此外,“十四五”期间还将进一步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市、区分别建设不少于5支和3支重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针对洪涝灾害、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和危险化学品、矿山、地铁(隧道)等重点领域建立32支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将灾后群众有效安置时间缩到10小时内

展望未来五年,《规划》提出了3个预期性指标:到2025年,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0.5%,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0.5,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5000。

接下来,我市将完成全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同时通过市政设施加固、地质灾害专项治理等,提升城市防灾水平与抗灾能力,将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安置时间由12小时缩短为10小时之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