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孔子的礼失求诸野。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礼失求诸野告诉了我们什么
【名句·出处】
礼失而求诸野。(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
【原文·语境】
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於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观万方之略矣。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节选
【释义·点评】
意思是:“礼”失去了,可以到民间去找寻。这里的“礼”,包括了礼仪、礼节、文化、道德等。
李昌禹《汉字规范接了地气》:
古人说,“礼失而求诸野”,文化规范的制定,本来就不应该只问策于“高端洋气”的高谈阔论,更应该取计于接地气的街谈巷议。
庸其《周杰伦的小时候》:
可现在,不是诗让诗人们糟蹋光了;就是诗人让诗给作践死了。“礼失而求诸野”,也许将来流芳百世的诗在流行歌曲的歌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