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摩根大通宣布,中国证监会已对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根大通证券”)控股股东——摩根大通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受让5家内资股东所持股权,成为摩根大通证券唯一股东的事项准予备案。这意味着我国首家外商独资券商将花落摩根大通。

多方位布局中国市场

摩根大通证券成立于2019年,总部设立在中国上海,于2020年3月正式展业,为中国以及国际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以及证券承销与保荐。

对于此次全资控股旗下合资券商,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及首席执行官郭利博表示:“能够在中国设立并运营一家全资证券公司,是我们在这一关键市场达成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我们相信,在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客户需求不断多元化的背景下,此举将进一步强化摩根大通在中国的业务平台与实力。”

除了证券业,摩根大通也在多方位布局中国金融市场。2020年6月18日,摩根大通宣布获得证监会批准,将其在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由49%增至100%。摩根大通也成为首家全资控股中国期货公司的外资银行。

同年4月,摩根资产管理宣布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旗下控股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初步达成一项商业共识,拟将收购取得合资企业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至100%。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表示,从1921年在中国开设第一家分行开始,摩根大通已经扎根中国一百周年。我们致力于确保公司能继续在中国实现长足的发展。并逐步实现在华业务的全面布局,这其中包括投资和企业银行、环球企业支付、市场业务、证券服务、商业银行以及资产管理等各个领域。期待在中国打造更加全面的业务实力以进入下一个振奋人心的增长阶段。

主要发力投行业务

2020年,可以说是摩根大通证券投行业务发展元年,顺利完成2个投行项目,大部分投行储备项目仍在推进中,预计在未来几年陆续完成。

从员工构成方面,也可以发现摩根大通证券主要发力投行业务,该公司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共有员工160人,其中投行部就有46人,占比达到28.7%,为该公司第一大板块。

此外,在经纪业务方面,摩根大通证券目前仅有一家营业部,为上海银城中路营业部。证券经纪业务部门自2019年拿到相关营业许可之后,积极开发新客户,并为已开户的机构投资者客户提供证券经纪业务服务。摩根大通证券表示,预计于2021年有序地逐步扩大经营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数据显示,摩根大通证券今年6月末总资产为7.81亿元,净资产为4.93亿元;上半年营业收入2.03亿元,净利润亏4306万元。

从中国证券业协会向券商下发的《证券公司2021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排名情况》来看,业绩与国内头部券商仍有较大差距。对此,首开证券分析师刘行认为,整体来看,目前外资控股券商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当前,外资券商发展受限主要是由于资本规模、业务牌照、网点较少和缺乏业务协同等原因。

“鲇鱼效应”促本土券商转型升级

事实上,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外资机构准入大幅放宽的政策背景下,今年,外资券商布局中国市场动作频频。

6月份,日资控股证券公司大和证券(中国)以及来自新加坡的合资券商星展证券,均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瑞信方正证券于近日更名为“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高盛高华在获批财富管理及自营业务资格,增加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代销金融产品业务后,中国证监会又核准高盛高华通过子公司从事科创板、创业板跟投。

此外,4月27日,中国证监会接收法国巴黎银行的证券公司设立审批材料。7月27日,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了设立证券公司的申请。目前,共有20家证券公司正排队申请设立,超九成券商拥有外资背景。同时,为了取得更多的业务资格,申港证券、东亚前海证券以及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均向证监会申请变更业务范围。

刘行告诉记者,外资机构入场的“鲇鱼效应”将为券商行业注入更多的竞争压力,国内券商在正面迎战的过程中,也将积累更多的经验,促进自身的转型升级。同时,外资机构的入场,使国内投资者在挑选券商服务时有了更多选择,这无疑对投资者是一个利好。

也有投行业内人士坦言,中资券商目前面临挑战很多,经纪业务萎缩、资管方面的转型等,像摩根大通这样拥有全球视野的外资券商进入,无论是在经营理念上还是投行能力上,都将给中资券商带来成熟的国际经验。

他还表示,对于外资券商的入场,不必太担忧,短期内不会有很大“威胁”。外资券商在华或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中资券商在本土市场更具优势,尤其是在服务方面。外资机构本土化过程并不容易,预测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后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与中国本土金融机构合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