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发现,身边爱存钱的朋友正在多起来。

日前,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的7.45万亿元多了2.88万亿元,增幅达38.66%,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人行南京分行开展的今年二季度江苏省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4.6%,比上季增加3.8个百分点。

是什么原因让大家越来越爱存钱了?

一些开支缩减:花钱少了,余钱多了

“细细算一算,这两年家里的存款确实是增加了,因为支出变少了。”某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张女士告诉记者,除了日常开销,以往家里每年都有两大部分的固定支出,其一是女儿的辅导班费用,其二是全家的旅行费用。张女士女儿的成绩在班上稳定在中上游,每年女儿上辅导班的开销约5万元。去年,全家响应“双减”,这块费用省了下来。“疫情前,我们每年暑假都会出国旅行,五一、国庆也会选择去国内城市转转,每年在旅行上的开销至少10万元。疫情后,这方面的花费也省了不少。”

同上有老下有小的张女士不同,刚工作不到2年的小沈戏称自己为“快乐的单身汉”。崇尚“月光”的他,眼下银行卡上的余额“一不小心”变成了四位数,“以前喜欢跟朋友一起出去吃饭、打桌球、玩狼人杀,这两年因为疫情,聚会的次数少多了,银行卡上的钱自然就多起来了。”小沈调皮地说。

我市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3.50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5月份同比下降8.5%,降幅较4月当月收窄4.6个百分点。

“主动”增加储蓄:未雨绸缪,踏实攒钱

记者采访中发现,除了因疫情“被动”缩减开支的市民,也有未雨绸缪“主动”增加储蓄的市民,他们更倾向于踏实攒钱,让自己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

“今年以来,身边有两位玩得很好的闺蜜先后离职,这对我的冲击比较大。”在我市一家民营企业做营销策划的周女士日前告诉记者,其中一名闺蜜此前入职的还是互联网大厂,今年刚过完年就收到了公司裁员通知,而闺蜜就在裁员名单之列。另外一个闺蜜忍受不了所在公司持续几个月发不了工资,愤然“开”了老板。

两位闺蜜的经历,让周女士开始意识到未来有诸多不确定性。“从那时起,我便下决心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能省就省,每个月强迫自己要多存1000元,这样才感觉踏实。”

2022年第二季度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开展的江苏省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爱存钱的人确实在增加。

上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储蓄和投资意愿方面,我省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超一半,达54.6%,比上季增加3.8个百分点。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持续增强,其中,选择“养老、防病、防失业”的居民占比最多,高达59.0%。

此外,我省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18.3%,比上季上升1.2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27.1%,比上季下降5.0个百分点。

越来越多南京人爱存钱这个事实,还可以从我市统计部门的公开数据得到进一步证实。截至5月末,全市金融本外币存款余额49724.16亿元,同比增长15.0%,增速比4月末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增长13.3%。

专家解惑:“避险”情绪升温,存款产品成资金“避风港”

“老百姓多存些钱,来最大程度防止未来经济发生波动,这是一种正常且合理的心态和行为。”南京财经大学投资学系主任王慧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爱存钱意味着个人不安全感的增加。在反映当前人们的风险偏好下降的同时,也折射出大家内心对收入和就业前景缺乏信心。“增加储蓄,是人们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时,最容易做出的选择。”

此外,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是老百姓储蓄意愿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王慧表示,近期股市和基金表现低迷,理财产品进入净值化时代,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存款产品成了资金“避风港”。

“资管新规过渡期去年已经结束,银行理财产品也开始出现亏损,以前本金安全且收益高过定期存款的理财产品如今也不香了,再加上银行已经连续几月暂停储蓄国债的发行,存款便成了眼下老百姓最合适的选择。”王慧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