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明吉田村,30亩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在这里,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操作。这是全国首个商用“无人水稻农场”,也是佛山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原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一大例证。
时间回拨至2009年,中国科学院与佛山市政府签约,宣布共建中国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2013年,双方合作进入实体运作阶段,成立佛山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被认为是育成中心的2.0版。
从科技成果转化到企业、产业技术需求反馈,佛山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通了一条从实验室到车间的要道。落地佛山12年来,该研究院累计开展项目合作1400项,辐射影响企业近3000家,申请专利565项,形成新产品超过1000项,凝聚了佛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搭建平台助产研双方精准对接
“用科技创造明天”,在佛山市南海科日超声电子有限公司(下称“科日超声”)的办公园区,这句标语赫然在目。这是一家国内超声雾化技术领域的隐形冠军,拥有高性能雾化片、集成化雾化配件等多个核心业务板块,推出了超声波雾化香薰机等多款爆红产品。
超声雾化技术,就是利用超声波将液体雾化。其中,压电陶瓷薄片是超声雾化的重要配件。当时,高端雾化片的生产技术被外国企业垄断。为打破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在佛山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牵线搭桥下,科日超声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所展开合作,围绕高品质超声雾化用压电陶瓷材料生产进行研发。
2015年,由科日超声参与研发的超声波雾化片正式投产。这意味着,科日超声成为国内仅有几家掌握超声雾化片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成功打破外资企业的技术垄断。“与中科院上硅所的合作,使我们的发展有了强力的科技保障。”科日超声总经理叶卫忠说。
这是佛山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有效对接,助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大典型案例。
“企业需要专业的科研团队进行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科研团队需要将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产品。我们主要是搭建平台,匹配企业与研发团队,帮助双方实现技术对接。”佛山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自上而下的创新驱动和自下而上的产业需求驱动,研究院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向驱动创新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佛山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佛山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佛山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五大领域,通过引进产业化创新团队集聚国内外资源,开展项目合作,建立专业中心平台,建设孵化器等创新载体,着力开展应用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工作,加快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实现资本化、产业化。
目前,该研究院推动建立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佛山分所等5个院所分支机构,打造了佛山中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生命健康中心等7个创新载体,以及多个专业平台与多家孵化企业,一张“科技创新服务网”在佛山有序铺开。
落地12年,院市合作也为佛山引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数据显示,佛山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共计引进了140个中科院创新团队,高端科技人员超1000人;促成中科院及111家国内外其他科研机构与佛山50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科研合作项目累计达1400项,带动产值超500亿元。
“研究院深耕佛山多年,深入了解佛山企业发展的切实需求,打通产学研合作的关键节点。同时,依靠中科院系统庞大的创新资源,快速锁定技术供给方,推动产研双方更专业、更高效对接。”佛山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作人员说。
为进一步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平台,佛山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桂城打造了佛山中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如今,产业基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引进20个项目进驻。产业基地着力打造成为高水平、多层次、多方位的创新科技产业园区,助力佛山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