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潮州府城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深圳华侨城文旅小镇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后者将接管潮州古城综合运营服务项目,助力潮州打造古城文旅新名片。

古城迎来新“管家”,这是潮州构建“一江两城一海湾”空间发展格局的一大进展。

去年9月,潮州正式提出构建“一江两城一海湾”空间发展格局,包括推进韩江治理、潮州古城保育活化、韩江新城开发建设、潮州海湾带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等一系列内容。

这一年来,韩江潮州段以高分通过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验收,沿岸金山大桥湿地公园、韩江展示馆陆续对外开放;潮州古城以24条举措启动改造提升,韩江新城以66个重点项目提速发展;潮州海湾又迎来新企业,码头建设也有新进展……潮州构建“一江两城一海湾”空间发展格局成效渐显。

▶新时代构建新格局

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2020年5月,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央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广东也对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作出进一步部署,提出沿海经济带要突出陆海统筹、港产联动,做大做强临海产业集群。

面对新阶段新要求,在同年9月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潮州市立足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特色精品城市的发展定位,正式提出构建“一江两城一海湾”的空间发展格局。

其中,“一江”指韩江。重点是保护,即以韩江潮州段全国示范河湖建设和万里碧道建设为抓手,打造广东特色示范河湖样板,带动韩江全流域协同发展。

“两城”指潮州古城和韩江新城。古城重点是保育活化,继续以“绣花”功夫推进“微更新”“微改造”,打造精致古城。新城重点是开发建设,打造文化新城、科技新城、绿色新城、智慧新城。

“一海湾”指潮州海湾。重点是融合,即港产城融合、一二三产融合,拉开海湾发展框架,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滨海旅游业等,以交通主动脉联结粤港澳大湾区和海西经济区。

护韩江、活古城、建新城、拓海湾,潮州力争通过空间发展格局的优化,引领带动全市整体发展。

实际上,“一江两城一海湾”空间发展格局的提出,于潮州而言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所需。潮州一方面通过构建“一江两城一海湾”空间发展格局,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另一方面也需借助“一江两城一海湾”空间发展格局中各大区域的建设,解决当前发展遇到的难题。

具体而言,从发展空间看,潮州老城区的发展已高度饱和,这个面积仅4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承载了60多万人口,塞车频繁、停车困难是多年来的痛点。韩江新城有望为潮州城市发展提供更多承载空间,缓解老城区的交通、住房等压力。

从经济发展来看,潮州经济体量一直偏小,2020年潮州地区生产总值为1096.98亿元,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二。未来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增长,潮州亟需一个战略支点,撬动全市发展大局。在这方面,“一江两城一海湾”空间发展格局中的潮州海湾,将成为潮州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主战场。

从生态环境来看,韩江潮州段高分通过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验收,但同样流经潮州境内的枫江此前却污染严重,长年处于劣Ⅴ类水质,直至今年7月初才实现水质稳定达标。可以预见,韩江的保护与治理,将为潮州生态文明建设打下重要基础,也为其他河流湖泊的生态治理提供示范样板。

“‘一江两城一海湾’空间发展格局中包含的四大区域,是潮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带,是集大保护、大开发、大投入于一体的重点区域。”潮州市委政研室主任肖鉥介绍,四大区域中,韩江的关键词是“生态”,古城对应“文化”,新城对应“城市”,海湾则对应“经济”。

“这几方面是潮州的特色所在,包含了精品城市的内在要求,共同承载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的时代使命。潮州‘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一江两城一海湾’空间发展格局将作为全市发展引领,与创新驱动、文化振兴、城乡融合、绿色崛起、海湾先行、内外联动六大战略相匹配、相衔接。”肖鉥说。

▶护得韩江秀水长清

为新格局增添亮丽底色

“一江一水一潮州,应爱应护应珍惜。”在韩江展示馆的留言板上,一名游客写下这样一句寄语。

悠悠韩江水在潮州市区穿城而过,滋养潮州以及粤东地区1800万人民。保护韩江水质,保护韩江生态环境,已逐渐成为潮州市民的共识。

共识的形成来自于潮州近年来在韩江治理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更来自于韩江得到系统提升后为两岸居民带来的优美环境。

“以前在韩江河岸非法种植、搭建,河面垃圾漂浮等现象非常常见,整体环境脏乱差,市民满意度差。直到2012年开始大规模整治,韩江水质及两岸环境才得到有效改善。”潮州市水务局河湖管理科科长翁浩回忆道。

2012年,潮州出台《韩江潮州段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开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韩江整治行动。为期1个月的整治中,共清理非法搭建物350多处;清理沿岸违规乱倒垃圾、杂物点及焚烧垃圾点450多处,清理垃圾2500多吨;清理、打捞江面漂浮物、垃圾600多吨。

此后,潮州保护和治理韩江生态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强。为强化治理的法制保障,潮州出台《潮州市韩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率先将“河长制”写入地方法规,明确韩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实行河长责任制;为健全治理机制,潮州创立“党建+河湖长制”“河长湖长+检察长”“河长湖长+河湖警长”“河长湖长+民间河长”等机制,形成韩江管理保护工作合力;为提升韩江的景观和休闲等功能,潮州结合地域特色,以“潮客历史文化长廊”为主题打造韩江碧道,韩江潮州段碧道被列为省级碧道试点建设,并在全省率先完成试点建设任务。

一系列有力举措为韩江赢得“5个100%达标”的亮眼成绩单——2020年,韩江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跨市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水质优良比例100%。此外,2017年韩江还入选年度全国10条“最美家乡河”;2019年韩江潮州段入选全国17个示范河湖建设名单,为广东唯一入选河湖。

去年以来,韩江治理成果更是捷报频传。2020年底,韩江潮州段以高分通过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验收,再获“国字号”殊荣;2021年元旦,位于韩江东岸的金山大桥湿地公园开始对外开放,为韩江两岸景观增添亮色;3月,韩江展示馆正式开馆,向来往游客展现韩江风采;7月,“韩江南粤‘左联’纪念堤岸整治工程”入选第三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为广东省唯一入选案例。

保护韩江,保护母亲河,更多行动还在继续。笔者从潮州市水务局了解到,今年潮州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共安排水利项目13个,其中涉及韩江治理的项目达6个,占比近一半。

夏日的傍晚,韩江两岸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散步、健身、唱戏、跳广场舞……忙了一天的潮州市民在这里享受休闲时光。待夜幕降临,远处的碧道上,年轻人三五成群,迎着江风嬉戏打闹、漫步闲谈。韩江,已成为潮州市民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潮州“一江两城一海湾”空间发展格局中一抹亮丽的底色。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生态为先,向绿而兴。潮州“一江两城一海湾”空间发展格局中,“一江”居于首位,可见潮州对生态治理的重视程度。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潮州首次将韩江纳入城市发展大格局进行系统规划。

“这是潮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具体表现。未来,潮州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统筹韩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发展,让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更好地释放出来。”肖鉥表示。

▶古城新城交相辉映

为新格局注入生机活力

韩江在潮州中心城区穿过,韩江新城、潮州古城分布在其东西两岸,隔江对望。这一古一新两个城区,是潮州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不同的是,古城重在活化,目标是打造富含潮文化的精致古城;新城重在开发,目标是建设一座宜居宜业的新城。

近日,在位于潮州古城中山路的李厝祠,市民张伯站在门外久久张望。“我已经几十年没进去了,以前这里曾经是戏校,我在里面训练常常看到墙上挂着周恩来等人的照片,还有当年黄埔军校的事迹简介。”曾在李厝祠内唱戏的张伯回忆起祠内的景象,如数家珍。他期待李厝祠经修缮后重新开放,重新一睹这座历史建筑的风貌。

李厝祠始建于清代,原为李姓祠堂,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抵达潮州后,在李厝祠创办黄埔军校分校,为黄埔军校首个分校。2020年3月,李厝祠启动修缮,至今年7月基本完工,今后将陈设布展并对外开放。

李厝祠的修缮,是潮州近年来加快古城微更新、微改造的一个缩影。始建于汉初的潮州古城曾经是潮州乃至粤东地区的政治中心,城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不过,因年代更迭、住户搬迁等原因,古城内很多历史建筑未得到及时修缮,几成危房。对此,潮州多年来启动多项修复计划及工程,力求让古城文物古迹重焕光彩。其中包括于2018年启动的“百家修百厝(祠)”行动,李厝祠便是其中的重点项目之一。

今年1月,潮州进一步出台《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深化古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24条具体措施,并确定26个文旅项目进入重点项目库予以实施,古城保育活化行动被再次提速。

《计划》出台以来,古城内又一批修缮及重建项目正加紧建设。除李厝祠外,黄尚书府后座修缮工程、湘桥区博物馆及文化馆新馆建设等项目也已建设完成。此外,备受关注的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工程于今年5月正式动工,目前正加紧桩基础施工,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府楼猴”木雕作品。

古城活化日益成熟,新城建设也在快马加鞭。随着老城区日趋饱和,决策者早已意识到,新城建设势在必行。但关键是,要建一座怎样的新城?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城市的要求和期待也在不断变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日前在采访中表示,中国城镇化的下半场,是真正关心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关心教育、医疗、空气、阳光,让人们有尊严地安全地生活在一座有活力的城市里,有公平的福利待遇和健全的保障,有幸福感。

在韩江新城的建设过程中,以上这些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被纳入相关规划里。

2020年底,《潮州市韩江新城产业与分区规划》正式通过评审,确定韩江新城规划面积增至237平方公里,并明确新城用地布局,科学安排教育、医疗、体育等建设用地,做好新城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配套。2021年4月,潮州出台《韩江新城提速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计划投资逾737.6亿元建设66个重点项目,旨在解决韩江新城整体开发不充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力争到2025年新城基本形成“北部文旅休闲、中部宜居科教、南部商贸商务”主体功能布局。

如今,这66个重点项目有近八成已开工建设,其中道路、学校、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占比接近一半。

在新城南部,被视为新城中轴线的潮州东大道已于去年春节前建成通车,强化新城与老城区的交通联系;在新城东南部,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潮州市光正实验学校正加快建设,计划今年9月正式招生;在新城中部,潮州市中心医院易地新建项目主体结构已完成,预计年底全部完工……

满足对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是新城建设的使命所在。除此之外,韩江新城还被赋予更多功能和期待。在新城北片,正在建设的潮州万达城将发展水上乐园等现代旅游,与潮州古城旅游功能互为补充;在新城南部,规划建设中的半岛广场将发展总部经济,并打造成为城市CBD。

“总体来看,韩江新城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对老城区的功能补充。新城不仅将为潮州市民的生活居住提供更多承载空间,还将对潮州的旅游、商贸等城市功能进行补充完善,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文化新城、科技新城、绿色新城、智慧新城。”潮州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海湾项目强链补链

为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7月初,潮州港口岸三百门港区小红山扩建货运码头1#、2#泊位通过省级验收,正式对外开放。此次通过验收的2个泊位分别是1万吨级件杂货泊位和2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口岸开放后可正式经营外贸集装箱和件杂货业务。

近年来,潮州港在取得扩建货运码头投产、首条外贸内支线投用等重大进展后,发展势头日趋强劲。今年以来,潮州港经济发展依然保持良好态势——上半年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9.41亿元,同比增长56.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7亿元,同比增长100.75%;完成进出口总额10.49亿元,同比增长83.64%。

位于潮州市饶平县的潮州港是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是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天然深水良港。该港口岸线总长136公里,其中可建10万—30万吨级的大吨位深水码头岸线达10.4公里。

借助潮州港的独特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潮州近年来积极引进大项目发展临港产业,其中益海嘉里、华瀛、华丰等大型企业已陆续在此投资建设。

据统计,目前潮州海湾已吸引大唐发电、华能风电、海山风电、益海嘉里(金龙鱼)、广州港集团、厦门港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累计投资达200多亿元,初步形成绿色能源工业、港口物流和现代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成为拉动沿海经济带潮州段高质量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以来,为推动潮州港及饶平全县加快高质量发展,饶平县和潮州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还大力开展大招商工作。年初,饶平县及潮州港经济开发区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赴深圳、广州、东莞和江西赣州等地实施上门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饶平。令人欣喜的是,海大集团生物配合饲料项目已申请入驻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年产值将达22亿元。

潮州港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潮州港重点聚焦新能源产业和现代食品加工业,围绕华瀛、华丰中天和益海嘉里等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开展大唐(华瀛)热电冷联产、海大饲料、香港金旺食品等意向项目选址落地工作,为加速打造临港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和粤东粮油糖饲料集散基地打下良好基础。

放眼未来,潮州还在加紧推进潮州海域海上风电开发前期工作,计划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做强做大临海产业。据了解,潮州海域是粤东乃至全省较好的海上风电资源区,具备“喇叭口”效应风力条件,适合发展海上风电及装备制造全产业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