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省政府召开全省高温天气安全防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当前正处于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建设和旅游的旺季,高温天气条件下,危化品爆炸、火灾、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车辆故障、高处坠落等事故易发高发,安全形势严峻复杂。

会上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风险研判和应急准备,盯紧看牢、有效化解道路交通安全、危化品安全、有限空间作业、建筑施工、城市火灾、森林火灾、旅游安全、学生溺亡八个方面的风险,把做好高温天气安全防范工作作为当前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到位。

严查货车超速超载、疲劳驾驶

由于夏季天气高温,疲劳驾驶风险高;货运流量回升,超限超载违法肇事风险也较高。为此,会议要求要加强货运车辆通行秩序管控,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要加强源头装载治理,严防超限超载车辆出厂上路。公安部门要紧盯辖区内客货车流量大、混行突出的路段,严查严处货车超速、超载、疲劳驾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

同时,我省还将加快道路隐患排查治理进度,并加强高温天气安全驾驶警示提示,针对夏季高温天气引发的疲劳驾驶、追尾碰撞起火、车辆自燃等情况加强交通安全宣传警示。

天气炎热,危化品安全风险骤升。会议要求,要加强储存管理,严禁把各种性质相抵触、灭火方法不同、容易引起自燃的化学品混放、混存,以防相互作用发生火灾和爆炸;还要加强危化品生产储存装置设施的监测,密切关注液位、温度、压力、可燃有毒气体等报警情况。

同时,还要加强设备管理,严禁“带病”运转,确保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场所的冷却、通风等降温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减少或避免高温天气下进行易自燃、易挥发、闪点低的危化品和液化、压缩气体装卸作业。

在防范化解有限空间安全风险方面,会上提出,要全面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隐患排查力度,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七个不准”硬措施,强化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中的通风和检测管控措施。盯紧企业“危险动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重点问题、重大隐患,发现一起,严处一起。

紧盯重点人群重点时段防溺水

近段时间,城市火灾、森林火灾也进入高发期。

在城市火灾防范方面,会议提出,要加强用电安全管理,严禁乱拉乱接电线,超负荷使用用电设备,电动自行车必须在专门区域停放、在专门设施充电,严禁电动自行车违规进楼入户。同时,加强消防安全监控,高层建筑、地铁、商场、宾馆、医院、养老院等场所消防控制室必须落实24小时值班制,加强防火巡查,确保消防设施完整好用。对酒吧、夜市、餐饮、歌舞放映、景区景点等人员聚集场所,要严格落实防火巡查检查制度,规范燃气使用,落实安全用电措施,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在森林火灾防范方面,则是要严厉打击森林火灾违法犯罪行为,严惩火灾肇事者;要组织森林消防队员、护林员、镇(村)干部等力量,深入到山头、坟地、林缘地段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控制野外火源,并在林区道路、进山路口、火灾易发区域设置森林防火警示牌、横幅标语。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学生溺水事故屡有发生。会议特别强调,要对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等重点群体加强安全教育和提醒;要紧盯重点时段,建立重点时段安全提醒制度,特别是在周末、节假日、暑期等重点时段,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提醒;同时还要加强对溺水黑点和重点水域、重点河段的隐患排查整治。

建筑施工应严格防暑降温

高温天气下,高处作业人员因炎热忽视个人劳动防护,不系安全带,极易引发高处坠落事故。此外,作业人员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失盐等调节功能紊乱,易发生中暑事件。

针对这类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会议要求,要严格落实防暑降温措施,严格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具体来说,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合理调整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段,避免员工高温日照暴晒、疲劳作业和中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