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双减”相关政策要求,这个学期末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那么,老师和家长如何掌握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呢?

记者近日走访省城多所小学时发现,“双减”后的首个期末考试,各小学纷纷迎来了趣味多样的“乐考”活动,用趣味游戏替代期末考卷,检测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评。

多彩“乐考” 告别传统试卷

小虎游乐园、小虎广播站、小虎故事汇……近日,在省城小店区中辐院学校低年级开展的“乐考嘉年华,福虎大闯关”活动中,多学科融合的沉浸式“乐考”,用游戏化、模块化、趣味化、多元化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完成了对知识的巩固。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不少学校都开展了类似的“大闯关”活动。该活动告别以往“坐在考场、一张试卷”的传统模式,让学生们在“乐考”闯关游戏中突破重重关卡收获胜利果实,完成期末综合评价验收。

省城杏花岭区实验小学低年级同学参加了“萌娃筑梦迎冬奥双减乐考闯关行”实践活动,学校通过创设真实的冬奥情景,紧扣教材知识点,凸显学科综合素养考查,设置了30套菜单式、梯度式套餐题卡,以闯关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实现了语文、数学的整合“乐考”。

乐在其中 考核更加全面

“去年考试就是在教室做卷子,很无聊,今年‘乐考’就好玩多了,聊聊天、玩玩游戏就算是考试了。自己考完,还能看看其他同学怎么答的,我特别喜欢这样的考试。”中辐院学校二年级一班的李铭佑高兴地向记者展示自己获得“满星”的素养评价卡。

记者发现,孩子口中简单的“聊聊天、玩玩游戏”,其实包括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所需要掌握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全部包含在老师精心设计和巧妙布置的“乐考”中。

“‘乐考’不是简单的玩一玩、乐一乐,我们要赋予‘乐’真正的意义。此次‘乐考’我们设置了8大科目15小项的考核内容,每个小项都指向孩子一个能力发展的考核目标,老师在观察孩子活动过程中给出星级评价,从而多方面考核孩子的综合能力。”中辐院学校副校长闫红武告诉记者。

期末考试变身闯关游戏,这让不少学生兴奋不已,也让不少家长担忧疑惑。

“乐考”到底怎么考?平时学的知识点能考到吗?带着疑问,省城学生家长张女士参与了“乐考”的全过程。她说:“原来‘乐考’不是简单的蹦蹦跳跳,而是通过巧妙的情景及游戏设计,让孩子们在闯关中,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形式,我们能看到学生思考的过程,弥补了考卷完成不了的问题。‘乐考’不是大家高兴地玩玩就算了,对学生和老师能力的要求,都是一种不小的挑战。”中幅院学校二年级老师周华说。

“乐考”背后 素质评价可视化

“这样的改革,不仅是知识的教授,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的考试,对于学生来说,远比一张试卷收获得多,因为经历本身就是一种收获。”闫红武表示,“乐考”的形式是把对应的课程变成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家长、孩子和老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印象中,固定的空间+限定的时间+严肃的监考老师+卷子=考试;而如今,在场景沉浸式的游戏中,核心素养+学科融合+学习能力=“乐考”,有趣、好玩让“乐考”变得期待。

“通过‘乐考’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体会到知识就在身边、学习就在身边,让孩子爱上学习,由原来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闫红武坦言,“关键是在这样的评价中,我们不仅仅测试的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测试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了可视化的综合素养评价。期待继续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通过更多的教育减负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