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对有需求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率达80%; 每年为不少于2000名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年均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11月10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南京市“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未来五年,我市将持续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广大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后五年,我市将继续扩大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率,改造对象由“贫困重度残疾人(城市低保、农村建档立卡)为主”扩大到“低收入残疾人(低保、低保边缘、特困供养、支出性困难家庭)”。同时提高改造精准度,根据残疾人的不同类别、不同残疾状况、居住环境以及具体需求,科学确定改造内容,制定个性化的“一户一策”改造方案。改造过程中,将充分应用智能化产品,解决残疾人的各种生活障碍。

此外,围绕残疾人康复服务重点,我市将建立残疾儿童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服务体系,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常态化、便捷化、高质量的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针对残疾人在日益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现状,“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深挖岗位开发潜力,摸排用人单位需求,了解残疾人自身就业意愿,精准适配、牵线搭桥,通过分散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专场招聘、就业援助等方式,全市年均新增残疾人就业不少于1000人。

通过“一人一策”精准服务,重点提升高校残疾毕业生、残疾妇女,以及具备就业能力的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质量,确保高校应届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达85%以上。

在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方面,我市将继续健全覆盖城乡各类残疾人的培训体系,以开展残疾人非遗传承、传统工艺、电商直播等培训为突破口,培育更多技能型人才,支持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技能大师建立工作室,计划每年为不少于2000名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提升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增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供给,全面提升图书馆、博物馆、公园、旅游景区等公共文化机构和基层文化站点的无障碍和便利化服务水平,建成市残疾人文化服务数字网络平台。

打造残疾人文化艺术品牌。鼓励残疾人文化艺术创作,推广残疾人文化艺术产品。促进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领域融合发展,扶持残疾人非遗文创产品传承和推广。发展和扶持残疾人特殊文化艺术,提升各级残疾人艺术团活力和品牌影响力。

今后五年,我市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优秀运动员激励机制,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并努力为优秀运动员退役解除后顾之忧。同时有效利用各项社会资源和服务设施,强化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锻炼,带动更多残疾朋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