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1个集装箱采用“湾区一港通”模式顺利“出海”,相比传统的水水联运、国际中转等通关模式,通关周期减少3天以上。截至目前,该模式已试点1年,在广州、佛山、肇庆、中山、云浮等市10个内河码头运行,进出口的货物达2.4万标箱。

在“湾区一港通”模式下,南沙港与珠江沿江内河码头形成“两港如一港”的一体化操作,24小时流转不停歇,不仅通关时效大幅提升,报关成本也可节省约30%。“货物在珠江沿江口岸申报、验放后运抵南沙港,实现全天候落地即衔接国际班轮出口,帮助企业精准订舱。”广州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曾琦说。

广州海关、深圳海关还联合启动“大湾区组合港”项目,深圳蛇口港、广州南沙港共同成为珠江沿江内河码头的延伸“母港”。目前,“湾区一港通”“组合港”等物流一体化项目已吸引超过300家生产型企业、15家船公司、130条驳船主动参与。

以“湾区一港通”“组合港”为代表,广州海关今年以来联合广州港等单位推出多项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一体化改革项目,优化进出口物流模式,整体货物通关周期压缩60%。

顺德北滘码头是首个同时运行“湾区一港通”和“组合港”项目的码头,已实现常态化运行。“通过‘湾区一港通’‘组合港’出口,整体物流时长由原来5—7天缩短至2天左右。”美的报关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上述湾区物流一体化项目解决了驳船接驳国际班轮计划变动大、转关后续操作要求高、国际中转航程较长、成本更高等困难,货物申报放行后可随驳船直达离境口岸,直接安排上国际班轮。

上一页1/2 下一页

推荐内容